- 主题:顶风买了10份商用版预制菜,尝尝到底口感如何
先尝了一个腐竹红烧肉,一个香干腊肉
菜量上,就是中午点一荤二素的盒饭中。荤菜的这个菜量。肯定单人够吃。
口感上,还是超预期的。湘菜本来就是香辣重口味为主。而且这类预制菜都
尽量避免了对蔬菜新鲜感要求强的菜品。
小结:如果配料表真如标识的这样,无任何添加剂,全程冷链运输的话。
对于年轻的上班族来说,还是值得尝试的。无论是晚饭回去快速吃,还是午饭在
公司微波炉里解决。都不错。
【 在 sprezzatura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结果排序不
: #发自zSMTH@NOH-AL00
--
FROM 218.240.129.28
配料表没有。如果都是全程冷冻运输。确实也不需要防腐剂
【 在 NIH 的大作中提到: 】
: 熟的会不会添加剂太多?
--
FROM 218.240.129.28
预制菜,有一类,只是损失了口感,整体食品安全上没啥问题。甚至比现做的安全系数可能还更高(预制菜相对质量统一,现做的不知道哪一份不新鲜了,或者炒的过头了)
但更大比例的一类,就是预制菜企业鸡贼,各种不靠谱。这种劣根性,在很多强竞争的行业中东大体现的淋漓尽致。
【 在 zohnl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中央厨房带动了医药产业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
FROM 218.240.129.28
自己企业加工处理的,才是中央厨房。
西贝后续信息透露出来,不是中央厨房,是集中外采。和麦当劳模式一样。
【 在 chinawangx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央厨房不就是个食品加工厂吗,美其名曰中央厨房。只是听起来高大上。
--
FROM 218.240.129.28
所以说,真个逻辑就是:
1罗 随意点了个火
2 一部分群众感觉,西贝缺少一次真诚的道歉
3 贾老板不想按预制菜来公开经营,要补税一倍还多,几十亿。被税务罚了铁定就完了
,还谈上市。只能硬刚。
4 最后搞不定了。现在的操作是亡羊补牢,对这坨要死的不良资产盘活一次,多赚一点
是一点了。
【 在 netcom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这种业态国外早就有了
: 就是“中央厨房”独立出来,做单独的公司
: 理论上讲,餐饮企业不一定要和中央厨房是同一家公司
: ...................
--
FROM 222.129.37.171
税务上,确实有一定争议的,虽然现在还是按6%征收
但整个行业都悄悄的发财,不想引起国家,税务部门的重点关注
特别是一个准上市公司
实务:
堂食收入:无论是否使用预制菜,均按 6% 餐饮服务税率 计税。
外卖收入:
若对预制菜进行 实质性加工(如翻炒、调味),适用 6% 税率;
若仅 简单复热 或销售 未加工预包装产品,适用 13% 税率。
【 在 netcom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句实话
: 中餐到底什么是”预制菜”
: 法律层面还没有界定清楚呢
: ...................
--
FROM 218.240.129.28
这不是税务漏洞的问题。是税务政策在实务操作中的挑战。
A观点:餐饮行业大部分是夫妻苍蝇馆,卖的酒水等为啥不按13%,是因为要给他们减负,所以按混营为主。降低税率。保护这个行业。当然实际中,很多是按1%来。更好的保护
B观点:对于集团,资本驱动的规模化餐饮企业。本身人工成本很低,大量都外采预制菜了,还卖酒水,还大量外卖,这就慢慢退化成“百货商场”了。 如果前者是6%,后者是13% 这凭啥呢?
这国家遇到新事物,先不着急下场的原因
【 在 netcom 的大作中提到: 】
怎么说呢
如果真如你这边讲,
连非专业网友都能看出来的巨大套利空间
个个高学历的税务部门都看不出来,可能吗
直接全裁掉好了
【 在 touch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税务上,确实有一定争议的,虽然现在还是按6%征收
: 但整个行业都悄悄的发财,不想引起国家,税务部门的重点关注
: 特别是一个准上市公司
: ...................
--
FROM 218.240.129.28
您聊偏了一点哈。哈哈,握手。
不质疑西贝的模式是否邪恶。我个人观点是,我接收这种模式,而且十分接受。
也不质疑管理现代化餐饮集团的复杂度。统一品控,菜品创新,实体店综合管理,成本控制,复杂去了。
但就一个问题,资本驱动下规模化餐饮企业,现在走了两个分支:A 坚持传统手工烹饪,但管理更复杂,综合成本高,消费者认为性价比不高,面向特定消费人群。但很难规模化复制。
B模式,就是西贝这个路子,持续最大是OK的,所以更容易上市,市直百亿到千亿都是OK的。
核心问题是,西贝这类准上市上市公司,其本质上,就是类“百货商场”了。从管理复杂度,品质控制,成本构成,运作模式等。 国家说,税务怎么处理? 正在纠结中。
【 在 netcom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大量外采预制菜就能打造一个品牌(比如西贝)
那也太不把餐饮行业当一回事了
先不说西贝是不是这么做的(可能有人认为真是这样)
即使它真的怎么做,所有菜都是预制的,都是外面买的
只是经它手加热一下,转卖高价,看起来它很邪恶是不是?
可那么多连锁店,要保证品质
让普通人至少吃不出来(可能罗是天才,他不算),没有明显的品质安全问题
这个是很难很难的
它要在品控上花的精力,说不定还不如它自己做
【 在 touch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是税务漏洞的问题。是税务政策在实务操作中的挑战。
: A观点:餐饮行业大部分是夫妻苍蝇馆,卖的酒水等为啥不按13%,是因为要给他们减负,所以按混营为主。降低税率。保护这个行业。当然实际中,很多是按1%来。更好的保护
: B观点:对于集团,资本驱动的规模化餐饮企业。本身人工成本很低,大量都外采预制菜了,还卖酒水,还大量外卖,这就慢慢退化成“百货商场”了。 如果前者是6%,后者是13% 这凭啥呢?
: ...................
--
FROM 218.240.1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