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顶风买了10份商用版预制菜,尝尝到底口感如何
其实这种业态国外早就有了
就是“中央厨房”独立出来,做单独的公司
理论上讲,餐饮企业不一定要和中央厨房是同一家公司
配送也不一定是同一家公司
饮食企业只做菜品开发、营销和店铺运营
餐饮业也是公司,只要做自己最擅长的那块就可以了
【 在 touch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己企业加工处理的,才是中央厨房。
: 西贝后续信息透露出来,不是中央厨房,是集中外采。和麦当劳模式一样。
--
FROM 36.24.189.*
说句实话
中餐到底什么是”预制菜”
法律层面还没有界定清楚呢
怎么可能在税收上有所区别
补缴一半税就是网友随便猜猜的
【 在 touch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说,真个逻辑就是:
: 1罗 随意点了个火
: 2 一部分群众感觉,西贝缺少一次真诚的道歉
: ...................
--
FROM 58.100.35.*
怎么说呢
如果真如你这边讲,
连非专业网友都能看出来的巨大套利空间
个个高学历的税务部门都看不出来,可能吗
直接全裁掉好了
【 在 touch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税务上,确实有一定争议的,虽然现在还是按6%征收
: 但整个行业都悄悄的发财,不想引起国家,税务部门的重点关注
: 特别是一个准上市公司
: ...................
--
FROM 125.120.152.*
如果大量外采预制菜就能打造一个品牌(比如西贝)
那也太不把餐饮行业当一回事了
先不说西贝是不是这么做的(可能有人认为真是这样)
即使它真的怎么做,所有菜都是预制的,都是外面买的
只是经它手加热一下,转卖高价,看起来它很邪恶是不是?
可那么多连锁店,要保证品质
让普通人至少吃不出来(可能罗是天才,他不算),没有明显的品质安全问题
这个是很难很难的
它要在品控上花的精力,说不定还不如它自己做
【 在 touch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是税务漏洞的问题。是税务政策在实务操作中的挑战。
: A观点:餐饮行业大部分是夫妻苍蝇馆,卖的酒水等为啥不按13%,是因为要给他们减负,所以按混营为主。降低税率。保护这个行业。当然实际中,很多是按1%来。更好的保护
: B观点:对于集团,资本驱动的规模化餐饮企业。本身人工成本很低,大量都外采预制菜了,还卖酒水,还大量外卖,这就慢慢退化成“百货商场”了。 如果前者是6%,后者是13% 这凭啥呢?
: ...................
--
FROM 125.120.152.*
嗯 我意思是
从逻辑上讲,西贝所有东西都是买的预制料理包
然后加热下高价卖给你
不太可能
甚至对它自己也不划算
没必要被自媒体截取的某个菜品(比如冷冻西蓝花)
放大焦虑
该怎么吃 还是怎么吃
当然归根到底,小孩子的营养
不能指望一家外面的餐厅解决
【 在 rivaldo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为吃饭的,压根不关心这些
: 本版聊饭菜很有点汽车版聊电车的感觉,琢磨的不是开车、用车,而是产业发展
--
FROM 125.1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