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手拉面起源于哪里?
如果用动作命名的话,
陕甘一带,正宗叫法叫扯面。山西也有叫扯面的,也有叫甩面的,如前楼兄弟所说,也有叫拉面的。
江浙一带,叫抻面。
如果是面片,陕甘疆蒙和山西这一带,都叫揪 面片。
拉面是日本的中华料理早就叫这名了。
宁夏那个叫兰州拉面的,是在日本那个拉面说法之后。
【 在 littlemeal 的大作中提到: 】
: 或者说这个名字启源于哪里?高知见识多,请与我分享
: 在昆明吃了份曲靖会泽回民做的手拉面,兼卖刀削。刀削口感不错,接近北方面食的平均水平了。但手拉面就差点了,和云南普遍吃米线的现状一样,不劲道。
: 令我感到诡异的是这个名字,他卖刀削可能是从山西学的,但我搜了下山西无论大同太原,只有刀削面,没有手拉面。
: ...................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6.*
FROM 221.216.146.*
另外,很多地方说拉屎不用这个拉字,所以对拉字也没有那个忌讳。
比方四川等西南片通常说“屙”(更早的起源应该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两湖带过去的),山西人说“让”(核实了一下,另外也有“捻屎”和“耙屎”的说法,后者跟陕西一样的),陕西人说“霸”那个音,动词,霸丝尿尿就是大小便。上海那边应该是厕污,出恭那个意思。别的地方说解手、大便之类的。
后来随着广电熏陶和普及教育,全国就趋同了而已。
总的感觉,那个动词,在原生土音里,北方说“ba”的比较多,南方说“屙”比较多,还有很多地方“丢”,“撇”,“出”之类的音。文明点的说解手,南版音改手。
【 在 littlemeal 的大作中提到: 】
: 或者说这个名字启源于哪里?高知见识多,请与我分享
: 在昆明吃了份曲靖会泽回民做的手拉面,兼卖刀削。刀削口感不错,接近北方面食的平均水平了。但手拉面就差点了,和云南普遍吃米线的现状一样,不劲道。
: 令我感到诡异的是这个名字,他卖刀削可能是从山西学的,但我搜了下山西无论大同太原,只有刀削面,没有手拉面。
: ...................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6.*
FROM 221.216.146.*
另外,新疆人拌面里的面,汉族人叫拉条子。应该是兵团最早那批人就这么叫了,不知是他们开始叫的还是更早的土著汉族说法。
兵团人的来源,最早是部队转过来,紧接着全国招人,感觉祖籍河南、四川、甘肃、湖北的人比较多。
【 在 netcom 的大作中提到: 】
: 手拉面应该是齐齐哈尔那边的叫法
: 没有特别调查过,不过猜想可能是最早有人把西北风味拉面引进过来,自己取的名字
: 后来生意好,其他人也仿效,就约定俗成了,但其他地方并没有叫开
: ...................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6.*
FROM 221.216.146.*
我就知道江浙那个龙须面,解说做法通常说的动词是说抻。这个抻面的说法,连同龙须面本身,很可能是随着鲁菜系传过来的。(猜测东北那边也是山东人带过去的)
本土拉面,有些拉面道场之类的,显然是日系返流。
不过就是主要凭已有记忆和印象说,大家都凑凑自己所知更全面。
所以,听到你说后,我又补查了一下,那边有个什么文成拉面,说是有几百年的历史,不知道是不是自古以来这么叫,还得考察下那原产地说“拉屎”是不是用“拉”字。
如果是的话,楼主鄙视的口水就泼到江浙头上了。
另外,日本的中华料理拉面,如果是从温州这边引过去的,大胆猜测,日本人说拉面一词的有可能起源就是文成拉面这些。
但是,宁夏还是青海人弄的那个兰州牛肉拉面,肯定是在日本的那个中华拉面之后出现的了。其原始技术其实是兰州牛肉面,就是硼灰(更正一下,蓬灰)和面手拉牛肉汤面。那一片人都这么做,“兰州牛肉拉面”是一帮回族的人起名推的连锁店。
【 在 st6666 的大作中提到: 】
: 江浙叫拉面,抻面应该是东北那块的叫法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6.*
FROM 221.216.146.*
关于日本拉面。我猜测,很早传过去的很多食品(如豆腐),通常被视为日料的一部分。
但是归为中华料理的部分,应该是比较晚过去的,这包括中华料理里的拉面,有据可考的是“明治年代横滨和神户的中华街”拉面。
【 在 netcom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 其实我觉得不用特别纠结是哪边土著的说法
: 面食的本家,山西、陕西一带早就在金元时期就处于各部族融合阶段了
: 很多面食种类是这一时期发扬起来,相互吸收、创新的很多
: ...................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6.*
FROM 221.216.146.*
“饂饨”这个词,饂字汉语没有,饨字也是组词馄饨才有意义。
它只是字看起来像馄饨,现在只能说就指日式面条。乌东就是饂饨的音,饂饨就是乌东的汉字。
最早的含义只能说是一种食品,大概跟馄饨有一定的相同点,猜有可能因是带热汤(高汤)和浇头(配菜菜码)的面食所以也叫饨。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室南迁
: 很多北方面食那时候传到江南
: 再传到日本可能性更大一些
: ...................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6.*
FROM 221.216.146.*
很多做法和吃法相同的也有可能是各自独立发明。有些东西太简单又合理,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容易想到”或者显然会想到的方法,有可能多地各自独立发展出来非常类似的东西。
所以他们找到的没准不是真源头,还得找其他的证据来佐证。孤证不立。而他们提出的依据,切面本就没有辨识度,冬天热汤夏天凉拌不是因为天气原因大家都这样吗?外形相似要看外形特殊度如何才有说服力,硬找细节相似的话,不知道可以硬找出多少细节不同。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日本人一直相信乌冬面的源头最可能源自中国的北方,他们长年都在北方寻找,找到了与乌冬面较相似的凉面,但凉面太细了,而乌冬面的圆面截面直径要在1.7毫米以上,角面的宽度也要在1.7毫米以上,所以中国的凉面也许是‘细乌龙面’和‘日本凉面’的源头,却不是乌冬面的源头。”傅树华说,当诹访看到尤溪的切面后,很兴奋,因为乌冬面在日本的原名就是叫“切面”,冬天加汤夏天凉拌的吃法和尤溪切面也一模一样,在外形上也非常类似。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6.*
FROM 221.216.146.*
南传这个猜测极有可能是真的,因为那个日本明治年间中华街料理的时代,跟日本交流最多的就是浙江福建沿海。我前边说温州片区文成拉面部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闹倭寇也是那块最厉害,这也代表了往来交通方便程度(明末清初那时当然倭寇就没了)。
遣唐的那时代,陕西的直接影响多一些倒是有可能。但是路途上也不可避免要出海,文化上也会有些吴越文人的影响。
所以,如你所说,日本的中华料理拉面,大概率是国内北传南,到明末清初南传日本。更早的东西,包括归为日料的一些面食,有一定可能有部分是直接学陕西山西等内地的,其中有相对较多身为大国国都西安的风尚影响。
但是,你前边说的论据特异性差,所以无法支持确证。如此而已。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冬至快乐!
: 我们说食物源流的时候
: 看的是根本
: ...................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6.*
FROM 221.2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