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分享新冠经历,谈谈我是如何做到全家6口感染新冠基本无症状的
激素肯定是万能药,据说现在农村诊所也是激素抗生素中药三连输液,包治百病。但是,新冠作为新发未知疾病,对人体影响还不清楚,比如是否部分人会长期慢性感染,无法彻底清除病毒。已有统计表明,无症状感染者转阴时间更长,转阴后抗体浓度明显更低,持续时间更短。所以,既然医学界没有权威疗法,我认为民间各种尝试值得提倡,但是要建立在对已有数据和病毒特点的全面了解上。至少要通读国内外文献达到准专业水平,不应该盲目冒险,草率人体实验。新冠不是感冒,不只是呼吸道感染,未必是急性期一过性疾病,不要小看,不应以对症为根本目标。
【 在 mafama 的大作中提到: 】
:
: 嗯,人民日报社记者连续五天高烧不退,人民日报社协调五天才给送进icu,没几天死了。而我们全家包括高危人群基本全程无症状,用药控制在最大安全剂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这个剂量一岁小孩用都很安全。呵呵,不知道谁脑子进水。
: --
: 2022年了,为什么某东方国际化大都市依然保留了人类最原
: ..................
--
FROM 115.171.23.*
新冠病毒本身不引起症状,症状都是免疫性炎症,自身攻击自身,免疫系统被压制,自然症状就轻微。但是,如果因此病毒无法清除,转为慢性隐蔽感染,则得不偿失。
【 在 isamuel 的大作中提到: 】
: 地米只有进行免疫抑制功能,不能增强免疫,它靠什么改善症状的?
:
: :
: --
--
FROM 115.171.23.*
想避免重症不如监测血氧,或者感染几天后全家去拍ct、检查心脏血糖。肺炎心肌炎早发现早治疗多数不会危重。不放心就三五天去医院检查一次,比自己吃激素安全多了。
【 在 lengxinyi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这个办法就是莽,有效是真的有效
: 地塞米松是当年赤脚医生神药
: 管你什么发烧感冒扁桃体炎,一针下去立马出院下地干活
: 农民们感激不尽,至于极少数倒霉的,也不会抱怨啥
: 楼主的策略就是冒着一个小概率风险去防范另一个小概率风险
: 当前重症后没有医疗资源的前提条件下有一定
: ..................
--
FROM 115.171.23.*
你这属于恐慌性用药,为了避免已知的死亡风险,就赌未知的风险。而未知的风险不排除比死亡更大。还是前面说的,权衡利弊的前提是充分了解两个方案的利弊。但因为新冠的信息不充分,所以无法明确激素疗法可能的后果有哪些,也就无法和千三的重症风险做比较。完全有可能激素疗法的风险高于千三,甚至比重症还重。不能只看眼前几天,健康的评估尺度要放到几十年。
【 在 mafama 的大作中提到: 】
:
: 对于高危人群,目前最大的风险是转重症后无医无药,比如人民日报杨良化,五天高烧无法入院,人民日报社走后门都找不到床位,最后临死给塞进icu。普通人能有人民日报社给走后门吗?水木最近家人死的都越来越多了。作为普通人,如何能找到简便易行的办法,给家里的高危人群上个保险,防止转重症,才是最需要考虑
: ..................
--
FROM 115.171.23.*
不去发热门诊,随便找个人科室开体检就可以。ct验血肯定等待时间长,但也就花几天时间,比自己瞎吃药成本低。而且除了老人,你们俩口子和孩子也不是高危,重症风险完全可以通过监测血氧和医学检查避免,乱用激素弊大于利,特别是孩子。
【 在 mafama 的大作中提到: 】
:
:
: 你可能最近没去过医院,不知道医院现在是什么情况。如果还是清零时期,医院随便去,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件事。我提的方案,就是在医院去不了的情况下,高危人群如何自救的方案
: --
: 2022年了,为什么某东方国际化大都市依然保留了人类最原始的生殖崇拜?
:
--
FROM 115.171.23.*
问题这根本没发生啊。你家人没有重症迹象,真重了也未必一定无法就医,真无法就医也不是一定会死。完全没发生的事,实际风险就是零,然后你采取一个确定发生、风险未知的行动去防范,等于成本无穷大、收益不存在。
【 在 mafama 的大作中提到: 】
:
:
: 千三是对所有人的,对高危人群,死亡率就达到2%以上了,还是在充分医疗的条件下。去不了医院的情况下,高危人群转重症的风险是多少?死亡风险又是多少?
: --
: 2022年了,为什么某东方国际化大都市依然保留了人类最原始的生殖崇拜?
:
--
FROM 115.171.23.*
我同意地米本身风险不大。如果一个人完全没生病,闲着没事嗑几粒,我都不反对。短期小剂量激素无所谓。地米是老药,我们很了解,但新冠我们不了解,感染新冠再吃地米会怎样完全是未知的。生物体不是数学1+1=2,乱用药有可能引起蝴蝶效应,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医学是经验科学,只有大样本长时间观察才能确定影响,闭眼睛拿自己做实验九死一伤。
【 在 mafama 的大作中提到: 】
:
:
: 至于所谓应用地塞米松的未知风险,地米这个药,大规模应用70年了,研究无数,各种特点早就摸的很清楚了。地米这种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推荐新冠重症治疗药物,小剂量用一下就会引发比重症更大的危险?那重症病人如何能用?你觉得这逻辑上说得通吗?对于像奥米克隆这种自限性疾病,发病初期用两片地米,就会影
: ..................
--
FROM 115.171.23.*
总之你就是恐慌性用药,非理性非科学,建议先检查心理。难得你一家子都相信你听你的,如果我是你媳妇绝对不会让孩子吃。
【 在 mafama 的大作中提到: 】
:
: 去小诊所做CT?我觉得我们俩是不是不在一个时空?在中国我从没见过哪个小诊所能做CT。另外,对于高危人群,等几天时间不算短了。之前举的案例,杨良化五天高烧就死了,事实上目前放开才十几天,普遍高危人群从发病到死亡也就几天时间,你觉得等几天是不是有点慢了?
: --
: 2022年了,为
: ..................
--
FROM 115.171.23.*
病程是渐进的,和治疗休息干预有关,又不是确定了谁一感染一定会重症。监测身体情况,有恶化迹象且无法就医,到时候再姑息用药也不晚。对症治疗先要有症啊,你的症状就是恐慌,可以练习冥想,而不是带全家吃激素。
【 在 mafama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本身就是预防重症发生的手段。难道你的意思是,高危人群应该先等自己转成重症,然后或者推进ICU切气管,或者在家等死?
: --
: 2022年了,为什么某东方国际化大都市依然保留了人类最原始的生殖崇拜?
:
--
FROM 115.171.23.*
你吃了也未必不死啊,死的那些之前也未必症状重,不还有出差打篮球的吗?如果吃地米就能避免死亡,全世界不就没有新冠死了吗?
【 在 mafama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你说过了,目前高危人群从发病到死亡只有几天时间,不是你以为的慢悠悠约个几天后的检查,等结果出来了再找医生聊聊。现在还没等你约到检查,人就死了
: --
: 2022年了,为什么某东方国际化大都市依然保留了人类最原始的生殖崇拜?
--
FROM 115.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