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问一下是哪个单位的老板么?
这块我也算是比较熟悉的,他说的3成国内二手交易、4成东南亚非洲,3成分解这个比例我个人是不太能够认同的。
我自己掌握的数据,回收来的旧衣物,大概3成左右能出口非洲东南亚,1成不到会在国内进行流转,剩下的绝大部分是作为类似擦机布、点火棉之类的用掉了,很少部分会做成原料分解,而且不少不是作为化工原料分解,而是作为再生棉(纯棉的衣服),再生棉和新棉混合,做成棉线,做成衣物(这类衣服基本上都是出口欧洲,赚的多,而且因为有再生棉,关税低)。
做成化工原料这个难度非常大,主要是衣服当中不仅仅有一种材料,一般都是多种材料混纺出来的,不同材料分离方法不同,目前我了解到的有做成粒子的,这个广东的衣旧情深在搞,还有根据要求去分拣出特殊的服装(比如说部分冲锋衣),这部分我知道的有德国巴斯夫在做,日本的优衣库也在做。
地方国企合作投放回收箱的这个确实不少,我了解到的河南某地z夫下的三产承包当地所有回收箱,收购价格全国平均6毛一公斤倒是差不多。回收箱我知道的一般很少和国企合作,一般都是和z夫合作,承包z夫的垃圾分类回收项目(比如说上海)或者和物业合作(给钱)。
【 在 myonlyway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也是这么处理的。
: 十一前参加了一个循环经济论坛,参会人有退休领导、协会、企事业(央视一个频道编导我俩还坐挨着,第一次和编导近距离,发言材料准备、现场速记确实让人感觉不一样),其中一个发言企业老板这领域做的很大,他讲到:和地方国企合作投掷回收箱或收购6毛一公斤;分拣后去向30%国内二手交易,40%去非洲东南亚,30%作为原料分解进入化工原料。
--
FROM 183.1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