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两种不同的状态,限于眼界、话事人的水平,多数家庭只是围绕利益处于低层次的无传承状态,才导致这种现象:
比较高级的状态:真正的书香门第,往往不会基于一种对人价值的判断来调停纠纷。而是会设计一些比较合理的分配与竞争制度。每个人都有一个基本的标准配额和义务,但同时也有一些东西和机会需要靠孩子自己心性表达意愿,做出成绩来才能争取到。
比较低层次的无传承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因为没有一套大家约定俗成的公理秩序。你会发现一种典型的小农思想作祟的,婆说婆有理,媳说媳有理的现象。单看每一个人的发言,你都会感觉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你会很纳闷,为啥他们之间的证词放到一起来看,却表述出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呢?怎么加害者在另一方眼里成了受害人,在每个人眼里,自己都是最冤枉,最无辜,最善良的人。做坏事的都是别人。
对于年轻人来说,一开始想要基于公理逻辑去找到这里面的一致性是非常难的。这里面唯一一致性的东西,其实就是利益。只不过大家都是作为竞争者,在争夺这个利益,因此才会有围绕利益完全不同的价值表述。
【 在 wadg 的大作中提到: 】
: 80后 同龄的多子女家庭 我一个不熟悉 因为几乎都是1个或2个
: 年龄大的70后60后 那3个及以上确实很普遍
: 就我了解的 表面上过得去的 也就占50% ,真正和睦团结的 凤毛麟角
: ...................
--
FROM 112.9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