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书上说测留样盒了,以及又取了库存的同批原料拿去测。
类似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先测成品,然后再选择要不要查库存。
成品有问题一定会封库取样,根据结果再处理库里的,然后一路处理下去,一定会找到哪个环节出了毛病才行,不然报告没法写。
成品没问题会看重视程度选择要不要取库存,这时候取库存主要是为了考虑信服度,就是把工作做到位,避免出现啊这个没有做的被动,所以还会调取采购的相关手续,看有没有质检纰漏,如果哪哪都没有问题,才能在报告上写经blablabla均手续齐备检测合格。。
【 在 greenstorm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这样的。
: 他公布的检查结果、但是没有公布检查对象的详细口径是啥。比如实际1000袋虾仁,用掉了900袋、还剩100袋,事情发生后那帮人选择性地销毁了90袋,留下10袋,检测可能只检测了这10袋。检测结果不是假的,但是并不能反应实际的情况。
: 真正能反应实际情况的是去检测每个学校里留样的菜的成品,而不是供应商库存里的原材料虾仁。
--
FROM 120.24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