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80年以前每家每户基本是2-3个孩子,1-2个极少
我囯中学生在校人数顶峰是70年代,后从未超越。
【 在 zhujb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时候高中普及率都低,现在这样的想法,也养得起
--
FROM 114.244.128.*
没感觉,我小时候吃的比现在好多了,父母才是对你最好的人,变着法的想做出花样,导致比我长期觉得自己肠胃不好,感觉消化不佳,我从记事起就知道消化这个词儿。其实就是不懂健康一味鸡鸭鱼肉罢了,上了大学,吃了半个月白菜豆腐馒头,就啥毛病没有了,神清气爽,消化畅通,第一次知道我其实消化没啥毛病啊……
后来倒是直到科学养生了,这不能吃那个不能搁,炒菜都不健康,做汤连盐都不放了……
【 在 shsems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际上那时真的养不起。
: 吃的不好,穿的不好,饿是经常的感觉。鸡蛋和肉是不常的吃的食物。
: 现在肉和蛋太平常了。
: ...................
--
FROM 114.244.128.*
其实不好。看得开而已,也是觉得钱没啥用又,社会主义了,守财干啥?有钱没票证,钱也是废纸。真有钱那顿顿下馆子了。而且也不至于上大学去啊啊食堂吃豆腐白菜。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能说你家条件好
: 我上到初中,90年代了
: 学校才说一天一两肉,那还是北京
: ...................
--
FROM 114.244.128.*
1973年-1977年,城镇初中毕业生全部可免试上高中。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能够上高中的比例约50%。城市不安排工作,农村工分要到16岁才可以给,18岁以下也不太合算,只有成人三四成。当时五年制。初中毕业只有15岁。为什么70年代是中学在校人数顶峰是有原因的,当然初中更明显。
【 在 zhujb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抖机灵了,我说的是高中,你说中学,有意思么
--
FROM 114.244.128.*
各地差异大而已。现在很多城市都没有50%呢。高中当时是推荐入学”制度,无统一考试,升学数据难以精确统计?。
【 在 zhujb 的大作中提到: 】
: 农村应届升高中约50%,绝对是胡扯,高中都不可能有这么多校舍,拿出数据来,别只是靠嘴说
--
FROM 114.244.128.*
70年代上高中,现在得60一70了吧?比如76年12岁的,26年62岁……
80年代才读书无用论。我父亲,大伯,小姑,都是上过高中,我大姑岁数大没上。我大伯的孩子五个,只有二姐和最小的女儿读完高中。儿子其实初中都没读完,混了个初中毕业。主要看个人,读不懂自己都不想去了。
【 在 bom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你的说法,现在50岁左右这批人得有一半念过高中?
--
FROM 114.244.128.*
又不是适龄人口,小学入学率义务教育前也就9成左右,按上到初三的算。而且,我老家的例子,70年代上中学年龄段,高中比例比80年代的高的多,远超5成。生产队解散,高考又很难录取,初中只要不是成绩太好的,基本都去帮家里挣钱了,女的更是早早要结婚。70年代反而很少早结婚的。
【 在 zhujb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你说农村有50%啊,我沿海发达地区的表示根本不可能
--
FROM 114.244.128.*
这咋可能?71年还是有考试的,当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为321.3万人。那倒推的话,适龄人口6000多万?
【 在 bom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叫gpt查了一下,75年适龄人口上高中比例大概在5-6%
--
修改:bocaj FROM 114.244.128.*
FROM 114.244.128.*
因为有出路不回乡村了吧?师范才有几个人?大学生都包分配谁会回农村?只能是高中生教啊。这跟谁老家NB有啥关系?
【 在 bom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能说你老家NB
: 我老家以前高中毕业都能到初中教书了,可见高中毕业人数之少
--
FROM 114.244.128.*
说的是约,工农兵推荐入学,数据找不到,有71年数据。
【 在 zhujb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只是你老家的标准,你并没有全国数据,我老家还远低于50%呢,肯定比现在高中入学率差远了
--
FROM 114.24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