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是姐弟家庭的老大,至今走不出父母重男轻女的阴影
一、认清:这是“情感虐待”的一种形式
你不是“过于敏感”,你也不是“自作多情”。
你经历的,不只是“父母偏心”,而是长期的情感剥削 + 父母化角色错位 + 长女责任绑架。
你的价值,从小被设定为“工具”:供养弟弟、成就父母、维持家庭运转。
你为弟弟牺牲青春、健康、物质,却换不来哪怕一点点公平对待。
你的感受一再被否认,你的需要一再被贬低,你的付出一再被视为“应该”。
这不是“正常的父母关系”,这是在亲情名义下的系统性情感压迫。
--
FROM 1.119.200.*
二、疗愈:你要允许自己愤怒、悲伤,而不是强迫原谅
你提到自己会在联系父母后“五脏六腑燃烧”,这种感觉不是你“玻璃心”,而是长期压抑情绪的自然反应。
你可以生气。
你可以悲伤。
你可以写出来、说出来、哭出来。
你不需要“表现得懂事”、“表现得成熟”、“表现得大度”。
你可以对自己说一句:“我经历了不公,我的愤怒是有道理的。”
--
FROM 1.119.200.*
三、界限:真正的“独立”不是远离他们,而是“他们再也影响不了我”
你现在已经开始设立边界了,例如:
降低联系频率
不回娘家过年
不与他们深度情感交流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情感边界比物理边界更重要。你可以进一步:
? 设立清晰的心理边界
不再试图去“理解”他们、为他们找理由
接受一个现实:他们永远不会变了
停止“希望他们有一天能醒悟、补偿、道歉”
? 设立明确的经济边界
不再为父母或弟弟承担经济支援责任
不再把“养老”看成你一个人的义务(他们有退休金,有另一个孩子)
你不是独生子女,不需要承担100%的养老义务。法律上也没有这个要求。你完全有权利根据自己内心意愿来安排是否、如何参与养老。
--
FROM 1.119.200.*
四、修复:重新定义“自我价值”,从“被需要”中脱身
你从小的自我价值是建立在“有用”、“被需要”上,比如:
给弟弟讲题,他进步你就高兴
吃馒头也要省下钱给他
当所有人都需要你时,你才觉得自己“被爱”、“有存在感”
这就是讨好型人格的形成机制。
你可以开始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
? 我值得被爱,不是因为我有用,不是因为我牺牲自己,而是因为我本身就值得。?
这不是喊口号,这是要靠实践去重建的,比如:
在生活中小小地为自己争取点什么(哪怕是表达“不”)
在工作中试着维护自己权益,哪怕一次也好
给自己一些“无条件的奖赏”,不是因为你努力了,而是因为你就是你
--
FROM 1.119.200.*
重构自己世界观。重新看一下世界,尤其是自己。
不值得的人,不要当回事,无论任何人。断绝就断绝了。-----这句话不是冷血,只是说道理。
【 在 q25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和弟弟差5岁。
: 我其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被父母洗脑的。从我有记忆时起,我就知道要把我手头有的最好的东西都给弟弟,而且不能跟弟弟争任何事情,我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他高兴,我就高兴,把我的东西给他,是我最大的成就感。那个时候的我,意识不到重男轻女,更不会因为重男轻女而不快乐。
: 上学那会儿我一直是学霸,我把我弟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辅导到高考。我上大学离开家,也每天打电话给他讲题,一打就打一两个小时,电话费就非常高。父母不给或者只给很少的生活费(我学习好,有奖学金),扣掉电话费之后,有一段时间我只能吃馒头配豆腐乳,有一次跟父母提起过我吃啥,父母也丝毫没反应。
: ...................
--
FROM 114.255.132.*
五、支持:你需要有情感“新家庭”——不一定是血缘
你说你看到别人“兄妹情深、父母公平”,会羡慕。这种羡慕,其实是你内心缺失的一种归属感。
你可以试着把“家庭”这个概念扩展到:
真正关心你的伴侣和孩子
情感上支持你的朋友、知己
同样经历原生家庭创伤的“同类”
找到新的支持系统,是修复自我的重要方式之一。
--
FROM 1.119.200.*
你为啥要给他们红包?他们连生活费都不给你,他们不配的红包~
我和我弟差两岁,为什么生我弟呢,因为我爸想要男孩,说服我外婆我姨妈劝我妈生,小时候他们说要让着弟弟,我说:凭什么!如果就该让着小的,那谁不想当小的那一个?! 我家是农村的,幼儿时期条件不好,肉都难吃到一顿,我妈努力让我们物质条件慢慢好了,我妈从没跟我说过一句:你要让着你弟~我想买什么,我妈都尽力满足,我婆婆作妖不带孩子。我妈说:我帮你带(我爸开始不同意,不过没用)~因为我妈公平,所以我们家挺和谐的,我弟学习也特别好~
【 在 q25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和弟弟差5岁。
: 我其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被父母洗脑的。从我有记忆时起,我就知道要把我手头有的最好的东西都给弟弟,而且不能跟弟弟争任何事情,我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他高兴,我就高兴,把我的东西给他,是我最大的成就感。那个时候的我,意识不到重男轻女,更不会因为重男轻女而不快乐。
: 上学那会儿我一直是学霸,我把我弟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辅导到高考。我上大学离开家,也每天打电话给他讲题,一打就打一两个小时,电话费就非常高。父母不给或者只给很少的生活费(我学习好,有奖学金),扣掉电话费之后,有一段时间我只能吃馒头配豆腐乳,有一次跟父母提起过我吃啥,父母也丝毫没反应。
: ...................
--
FROM 124.127.16.*
好可怜的学霸。。。
我跟你情况比较相似,不同的是,我悟到的时间稍微早一点,三十岁之前一点吧,
喜欢看bbc自然科学,特别是动物族群,我总是把这些跟人类联系起来。
重男轻女是固有的陋习,但是几千年来都这样,因为男性生产力高,是族群存活的重要支持,所以老一辈重男轻女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退休或苟延残喘的时段里,唯一能让觉得活着有意义就是为这个家(姓氏)发最后一份光和热,并调动所有资源尽可能达成这个终极目的。
所以在对待儿子和女儿的态度上自然出现差别,甚至极端一点,他们认为女儿给儿子当垫脚石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一旦女性生产力有提升,能独自存活而不依赖谁,就会打破封建那一套枷锁。
跟你家一样,我家重男轻女也闹得凶,有一次闹得很离谱(我认为是最离谱的一次),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做了一桌子大餐,爸妈把老弟的碟子堆满,8只大闸蟹给老弟4只,给我一只,我忍着没发作,
得知我的奖金给他们买了礼物后还剩不少,命令我拿出来资助老弟买个苹果笔记本。
其他都没啥,因为我从小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但是这个命令的语气和脸色,我突然觉得好恐惧好陌生,有那么一刻我觉得遇上了劫匪。
爸妈看我不愿意拿这个钱出来,就很生气,老弟火上浇油,对我说,爸妈刚才的话你没听见吗?
我直接掀桌子了,说,现在以我的能力,我能混自己,不需要依靠这个家了,
你们要说我翅膀硬了能独自飞我认了,哪怕你们说我狼心狗肺我也认了,想骂就趁今天,骂什么都行,机会只有今天哦,
从明天起我就再不回来了,所以请珍惜今天的机会。
如果你们想继续往来,就好好相处好好说话,把我和老弟一视同仁,如果不想,我现在就走出这个门,当我没出现在这个家过。
退一万步讲,你们要去告我什么的,随便去告,我把所有事情抖出来,让大家看看你们的嘴脸。
父母和老弟当然不是傻子,权衡了三分钟,还是觉得我能继续为这个家作贡献,于是和和气气直到现在。
偶尔开口要点什么,老弟蹭点什么便宜,我都不拒绝,前提是给我陪着笑脸好好说话。
【 在 q25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和弟弟差5岁。
: 我其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被父母洗脑的。从我有记忆时起,我就知道要把我手头有的最好的东西都给弟弟,而且不能跟弟弟争任何事情,我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他高兴,我就高兴,把我的东西给他,是我最大的成就感。那个时候的我,意识不到重男轻女,更不会因为重男轻女而不快乐。
: 上学那会儿我一直是学霸,我把我弟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辅导到高考。我上大学离开家,也每天打电话给他讲题,一打就打一两个小时,电话费就非常高。父母不给或者只给很少的生活费(我学习好,有奖学金),扣掉电话费之后,有一段时间我只能吃馒头配豆腐乳,有一次跟父母提起过我吃啥,父母也丝毫没反应。
: ...................
--
FROM 113.84.173.*
六、选择:未来你可以决定是否参与父母养L
你提到:“他们现在身体健康,不需要照顾”,但你也在想,以后他们老了,我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值得提前思考的问题,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你自己不后悔。
你可以这样做:
提前设好“心理预期”:他们养老是社会和两个子女的共同责任,不是你的单人任务
如果未来需要照护,你可以评估:经济条件、情感代价、弟弟家庭的参与情况
如果你选择不管或只参与一部分——这不是不孝,这是为自己负责
有时候,我们对父母的“愧疚感”,其实是被社会鱼伦和从小的washingbrain绑架了。
--
FROM 1.119.200.*
我看了之后都意难平。。
【 在 q25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和弟弟差5岁。
: 我其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被父母洗脑的。从我有记忆时起,我就知道要把我手头有的最好的东西都给弟弟,而且不能跟弟弟争任何事情,我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他高兴,我就高兴,把我的东西给他,是我最大的成就感。那个时候的我,意识不到重男轻女,更不会因为重男轻女而不快乐。
: 上学那会儿我一直是学霸,我把我弟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辅导到高考。我上大学离开家,也每天打电话给他讲题,一打就打一两个小时,电话费就非常高。父母不给或者只给很少的生活费(我学习好,有奖学金),扣掉电话费之后,有一段时间我只能吃馒头配豆腐乳,有一次跟父母提起过我吃啥,父母也丝毫没反应。
: ...................
--
FROM 223.7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