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唏嘘,邻居把他们家老人的书当废品卖
这些书也仅仅对老人有情感价值,但对他的子女没有
--
FROM 123.112.165.216
这些东西要早做安排,留给娃基本就是废品收购站或者垃圾箱的下场
以前的大收藏家也是把藏品捐赠或者提前处理掉,留给晚辈还不如留钱
【 在 dy126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两百多买了一本我们专业的绝版教材,因为这本书是作者李德平院士送朋友的,内页写了编撰这套丛书时候的心得体会。明显是这个朋友去世了,书被家属卖了。还好回收站的人慧眼识珠,也很庆幸我遇到了。
: 所以如果将来我挂了,如果子女跟我不是一个行业的,我宁愿把书都捐给单位或者送给晚辈同事里靠谱的。
--
FROM 124.64.19.*
就算是同一个行业的,如果是理工科,也不会要几十年前的专业书,又不是考古
【 在 dy126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两百多买了一本我们专业的绝版教材,因为这本书是作者李德平院士送朋友的,内页写了编撰这套丛书时候的心得体会。明显是这个朋友去世了,书被家属卖了。还好回收站的人慧眼识珠,也很庆幸我遇到了。
: 所以如果将来我挂了,如果子女跟我不是一个行业的,我宁愿把书都捐给单位或者送给晚辈同事里靠谱的。
--
FROM 183.173.35.*
工业化很恐怖,东西不值钱,存放东西的地方比东西值钱多了。要是放宋代,不管啥书都值很多钱
--
FROM 218.69.42.*
对,特别是理工科的专业书籍,知识更新太快,只对当事人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对旁人其实没啥用,即使是同专业的子女。
【 在 outer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工业化很恐怖,东西不值钱,存放东西的地方比东西值钱多了。要是放宋代,不管啥书都值很多钱
--
FROM 183.173.35.*
我处理我们家去世老人的书,五个书柜几百公斤,一本一本翻过去,挑了一天都没有挑出太多的可以留的,我还是爱看书的人。
在书籍电子化之前,很多书的质量也不高,二三十年前很多书不但内容过时,而且纸张质量很差,除了四五十年以上或者印刷质量好的,真的不值得留。
--
FROM 114.250.176.*
是啊。这样搞不好还能拉到些人脉。
【 在 wk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倒是可以给学生,如果有的话。
: 我导师的老师是著名医学家,去世之后他的孩子要去国外定居,我导师的老师的孩子就把我们几个博士生叫到家里去, 让我们自己挑选需要的书,我们不要的就拿去卖废品, 我当时还挑了几本书。
--
FROM 59.77.43.*
巴黎就有这样的市场
就在塞纳河边
子女摆摊销售遗物
也有很多书
子女不爱看呗
【 在 zmud 的大作中提到: 】
: 邻居家的老人是个老知识分子,是个什么工程师。一直在我们楼下住,年前不见了。
: 下午邻居过来借户外车,说是要卖书,我还以为是他家闺女上学时候的书呢,结果刚才他还车我一问,是老人的书,说是拉了整整5车,拉到隔壁小区的废品收购站了。说起这些书是一副很嫌弃的样子。
: 突然觉得很唏嘘,想起之前郭德纲访谈说过,说他现在喜欢收集一些文玩字画之类的,但是等他不在了,郭汾阳郭麒麟说不定就仨瓜俩枣给处理了。
: ...................
--
FROM 183.241.6.11
我们一个同事,将自己的专业书都弄成电子版了
纸质书全部捐给图书馆了,图书馆自己决定留着还是处理掉。
【 在 dy126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两百多买了一本我们专业的绝版教材,因为这本书是作者李德平院士送朋友的,内页写了编撰这套丛书时候的心得体会。明显是这个朋友去世了,书被家属卖了。还好回收站的人慧眼识珠,也很庆幸我遇到了。
: 所以如果将来我挂了,如果子女跟我不是一个行业的,我宁愿把书都捐给单位或者送给晚辈同事里靠谱的。
--
FROM 103.152.29.*
《辐射防护手册》,是我们行业的镇山之宝,至今仍不落伍。
更何况是有李德平院士签字赠言的。
【 在 molly1227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算是同一个行业的,如果是理工科,也不会要几十年前的专业书,又不是考古
:
--
FROM 117.8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