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我还是来到了布拉格。十年前,我写下了“布拉格印象”一文——全凭自己的想象。如今,这个城市就展现在我面前了,我却没有了当初那种久违的感觉,仿佛它一直就在那里,我只是今天凑巧有了机会,可以走近它并静静的欣赏它。
我试图找到十年前写的那篇文章,想换回一些记忆。可惜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只得作罢。于是我也无法体会到那时的心情,但想来当时的心情未必很好,因为我记得那篇文章写的很优美——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文章往往写的很美。我也只好重新收拾起心情,整理好思绪,写一写当下的感觉。
布拉格在我去过的欧洲城市里,无疑是很特别的一个。无论是穿城的五彩斑斓的小火车,还是招牌式的层叠的红房顶,抑或老城街头随处可见的纪念品店,加上味道尚可的散落的亚洲餐馆——这些即便在任何欧洲城市,也是随处可见——然而,布拉格却有种魔力,能把所有这些元素毫不违和的揉捏在一起,也算是一种幸运。
漫步在查理大桥——这座拥有650年历史的多孔石桥,你的目光很难不被桥两侧栏杆上的石头雕像所吸引,但对于大多数游客而言,通常没有热情去了解这些雕像的内涵,只是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图个热闹就好——我理解它们大概是某些保护神与圣教徒,离我的世界十分遥远。桥下就是波光粼粼的伏尔塔瓦河,你可以清晰的看到,伏尔塔瓦河在北面不远处转了九十的度弯改向东流,很快又折返并继续向北流去。
伏尔塔瓦河远没有那些名字耳熟能详的河(多瑙河、莱茵河等)出名,事实上,很多国人听过几遍它的名字,依然想不起来。并非国人的记忆不好,只是对于捷克这样的小众国家,本就不为我们所熟悉。大多数人知道布拉格还是因为蔡依林的“布拉格广场”,但你若追问他们布拉格在哪里,他们大抵是不知道的,但你无需责怪他们。
查理大桥连接了布拉格城堡和老城,这里是欣赏红房顶的最佳角度——爬上城堡顶部,成片的红房顶就尽收眼底了。你也许已经从各种宣传画上领略了红房顶的美,但当你真正注视它们的时候,会激发你身体里潜伏的想象与能量,想象力真是个伟大的魔法师,它让你仿佛瞬间穿越回几百年前,而你也在不停的变换身份来不断回应它,一定是种难忘的体验。
有人说周董的“布拉格广场”是胡写的,因为并没有一个广场叫“布拉格广场”(其实是叫“老城广场”),而布拉格广场也没有许愿池——这多少有些吹毛求疵了。如果你细心寻找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找到许愿池的——祝你好运。查理大桥的日落很出名,但你可能还没有注意到落日,黄昏已悄然来临了,于是,你又开始不停的期待明天的黎明。
离开布拉格的路上,一直想着如何给布拉格下个评语。一方面,似乎布拉格像极了其他的欧洲城市,哥特式建筑,巴洛克雕塑,老城街道、城堡与教堂,弯曲的石子路——低着头走路,很像走在任何一条欧洲城市的小路上。另一方面,又似乎一点也不像,那些虚幻又真实的红房顶,仿佛不是这个世界该拥有的东西。可能真的与个人的情感相关吧,像与不像,全看你的个人感悟。
最后,在布拉格回北京的机场,居然没有安检就进入了免税店,转眼又到了登机口,正疑惑间,原来安检竟安排在了登机口,虚惊一场。
最后的最后,走过千山万水,始终觉得北京最好。
--
修改:carmanlee FROM 202.59.215.*
FROM 202.5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