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同学的孩子:工作没意思。
他觉得有意思的炸薯条是他偶尔在自家厨房吹着空调对着“下厨房”一类的appp玩票似的炸上一两盘薯条。如果让他去店里,劳动条件赶不上家里舒服,对于效率、品相都有要求的情况下连续炸上几个小时,他恐怕就不觉得有意思了。
说白了,这帮孩子有父辈给兜底(饿不死,有地方住,有钱花),缺乏他们父辈(大概率是第一代进城的)那种所有事情都得靠自己的狠劲儿。
【 在 ajun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中同学,清华毕业,在部委,当副局长。孩子也考进了本单位,每天一起上下班。大学也是在北京上的,周五就回家。完全不愿意谈对象。
: 工作有加班,过生日的当天也在加班,家长也加班,没吃上蛋糕。孩子认为工作没意思,整天写材料,想去麦当劳炸薯条,那个有意思,看着谁顺眼,多给几根。
: 同学跟我说,大学应该去外地上,能上个次的985了,现在的情况,是保护的太好了,没长大,孩子不懂事儿,认为正经儿的班上着不意思,炸薯条最有意思。
: ...................
--
修改:whx83 FROM 120.246.29.*
FROM 120.246.29.*
不太赞同。被后世记住名字,只是诸多评价维度之一,但不是唯一的。
号称“千年龙虎榜”的北宋嘉佑二年科举,出了多少被后世记住的名字?苏轼、苏辙、曾巩、程颐、张载……24个进了《宋史》,9人官至宰相。可那届状元章衡,不翻书、不查资料,有多少人能记住?不被记得不等于人家啥也不是。人家忙于政务,哪儿有时间写那么多文章、诗词?相反,很多传世名作,恰恰是作者在“闲得蛋疼”的时候写出来的。比如我们熟悉的苏轼的《赤壁赋》就是他在被贬谪黄州的失落期写的。苏轼给章衡的评价是“百年内无人望其项背”,老苏都是服气的。
【 在 Wolfganste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这样的,从古至今,哪些状元、官员、甚至皇帝,有几个能记住名字,然而,罗贯中、徐霞客、柳永之类的人,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活了一辈子,他们的一生,才算值得……
:
:
--
修改:whx83 FROM 120.246.29.*
FROM 120.246.29.*
我挺喜欢老三国片尾曲《历史的天空》里的一句歌词: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身后评”这种事情,有很多偶然因素,不是个人能把握的。但,“生前事”这个范畴,则有更多是个人可以把握、可以有选择的。这一点,不是只涉及到当官不当官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以此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的,尤其是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
【 在 Wolfganste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说呢,如果你喜欢当官,那没问题,关键是这个小伙他不喜欢啊
:
:
--
修改:whx83 FROM 120.246.29.*
FROM 120.246.29.*
简单了。具体到细节上,那些“英雄”都有黑点。从长时段的贡献来看,那些“英雄”又都有可取之处。关键看评价标准和角度。
【 在 Wolfganstein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到三国,片头曲有句“多少英雄事,都付笑谈中”,所谓英雄,不过厚脸黑心的阴谋家而已,他们的事情,连谈都不值得谈……
:
--
FROM 120.2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