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武大有无数种手段收拾偷窥杨,偏偏默许她的所作所为
从时间线看,是不是武大起初其实是冷处理的,说明当初学校并不认为那是骚扰。后面过了几个月,舆情起来后,他们又忽然迅速下手。整的里外里的锅彻底落身上了。
【 在 skyfromheart 的大作中提到: 】
: 完全可以找偷窥杨谈话:再闹下去,你的优秀论文,你的毕业,推博都要受影响,一般都会乖乖就范吧。什么都不做,反倒为虎作伥,默许她瞎闹,这是否代表武大的态度呢?
--
FROM 120.245.122.*
抄袭通过查重就能看出来吧,毕业论文这种现在初审就查过了。
至于造假,文科论文有啥可造假的,他们又不做实验,总不能自个瞎写统计数字或者乱点分位符。以及,感觉他们一般都以据不完全统计描述,从而数字就算有出入也是合理。
【 在 acc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很多撤回的
: 当然了,学术水平低这样的理由是不能撤回的
:
--
FROM 120.245.122.*
15%对于纯写作文来说是不是也不容易?主要他们没有实验数据,那么各种观点引用论证啥的也会出现引用抄写啥的吧。理工科的是综述普遍靠抄,某某实验指出之类的频繁出现,都是从别人论文里摘出来的结论。要说一个课题组这种,可能属于扩招惹的祸,过去一个老师一年就让带一个学生,一个课题一个坑,自然而然的大家的综述不会重叠,现在有些学校恨不得一个老师带十个学生,大家挤在一起课题或者方向重叠,综述免不了类似。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查重那个标准好像挺宽的,重复率15%还是多少
: 我5月份给一个学校硕士生答辩,说你们不要一个课题组就综述部分雷同。后来翻了下他们学校规定,好像整篇综述重了也不能咋滴。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120.245.122.*
离婚法不叫造假吧?我理解的造假是自己没做的事情写成做了,或者自己做了的事情写成错的。离婚法属于学术水平或者学术不严谨的问题吧,前者比如业内甚至公众常识写错了,后者比如错别字,比如北京市写成了北京省属于类似性质。也许文科论文会杜撰统计数据从而出现造假,但这种相对是不太好查的,就类似理工科人为修改实验结果同样也不太好查。
【 在 skyfromheart 的大作中提到: 】
: 《离婚法》这种不是造假?
--
FROM 120.245.122.*
肖是在校生,他的事实常住地不就是学校么,不都说户口所在地和事实常住地不一致的情况可以选一个么。
不过杨也不可能有啥了不起的资源背景,应该在哪儿告都一样吧。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民事官司必须在被告所在地诉
: 只有网络侵权例外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120.24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