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觉得鸡娃没意义
鸡的定义就是逼迫孩子学习啊,哪有心甘情愿被逼迫的,这不是悖论么
【 在 fairytales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孩子心甘情愿被鸡那很好
: 否则没意义
--
FROM 211.146.23.*
现在水木的家长,主流还是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的
这个阶段,除非孩子特别牛,参加奥赛那种,剩下的大多数家长都是以学校知识(最多加个英语考试)为判断孩子学习水平的准绳。
然而小学阶段的知识,都是属于不那么难以理解或者说不需要太理解,只要熟练就能答对的知识。
这就导致了你只要鸡娃,让孩子多刷题、多背、多写字,孩子的成绩肯定就相中对更好。这就给人产生了“我娃就是很优秀,我的教学方法是对的”的错觉。
然而,到了初三、高中,成绩越来越主要取决于智力天赋,这种鸡出来的孩子的成绩必然下滑。这种孩子(以及家长)不会接受孩子智力天赋一般的事实,只会路径依赖的认为孩子还是“不够努力”,于是愈发加压。孩子也会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自我PUA,一方面TA觉得我已经很累很苦了,好想歇歇;一方面TA又觉得我一定还要更努力、更苦,这样就能恢复到之前的优秀。久而久之,心理出现问题,最终抑郁。我认识的好几个中学阶段抑郁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是这样的剧情。
最可悲的,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嘴里都是“我娃小学可优秀可阳光了,现在TA就只是心里有个结,想通了就好了。。。。”全然不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抑郁有任何责任。
--
FROM 211.146.23.*
猛练自然强,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做不到猛练?因为“能努力”本身也是一种天赋。
【 在 signalyc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智力关系不是很大。考试主要看认真+练。你智商高,只是轻松而已,但认真同样少不了。很多聪明人,只是心不在此。不是非常聪明的,靠练,也能到中上游,但top名次是没啥希望的
--
FROM 211.146.23.*
我高中是本省top1,能考上我们高中的全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在高三那种高压环境下,有些孩子(比如我)就会需要游戏、小说之类的放松;而有些孩子,就是能做到下课不出门,活动课不出去玩,就是在屋里学习。这就是天赋差距。
【 在 shawn2024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是很多家长把自己的“能努力”鸡娃当成孩子的“能努力”学习。“能努力”这三个字没有理解错的话,主要是想说孩子的坚持力和抗挫折能力吧,这的确很多重要,但不一定体现在学习上。有些人学习不行,但以后不一定混得很差,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逆商很强大。
--
FROM 211.1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