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的穷苦生活
长辈对孩子的爱就是这样,不管多少,都是自己能给出的的最好的。
【 在 dy2351984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要感谢我的外婆
: 小时候跟外婆他们生活,虽然穷,但是给了我那个年代家里面能提供的最好的生活
--
FROM 120.244.196.*
通过转动调整接触上吧。不过我没成功过。
【 在 yuhm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能接灯丝。。那玩意不是密封的吗orz
:
--
FROM 120.244.196.*
嗯,其实没体会到难。就是普遍物质匮乏。
【 在 piaoraner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根本没写出穷的点。
: 80后穷的,比你这个穷十倍的太多了。
--
FROM 221.192.178.*
赞心态。
【 在 yarli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小时候生活在城市里,比不过贴里的诸位。小时候虽然能够吃饱穿暖,但是依然是时刻有贫瘠之感的。例如家里有兄弟姐妹的,衣服永远需要大的穿了给小的。小时候不能随心所欲的买零食,首先当然是没钱,但是即便有钱,那个时候的市场上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选择。
: 我很幸运,有一个非常精明能干的母亲,她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英雄,她利用非常贫乏的资源让我和弟弟两个人在营养上,精神上都不曾产生过自卑,但是这已经耗尽了她几乎所有的精力和智慧。
: 那个时代的贫苦已经对整整几代人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超市排队领鸡蛋的老年人,捡纸盒子的老年人,排长队抢打折货的老年人,吃自助餐总是超过限量拿的老年人。时代发展的太快,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适应它的节奏,尤其有一些人在老去的过程中,已经没有了改变的精力和认知能力,他们身上留下的就是那个贫穷时代投影的本能。
: ...................
--
FROM 221.192.178.*
哈哈,老乡。
【 在 ataojohn 的大作中提到: 】
: 冀东南 好像离我们村很近的样子
--
FROM 221.192.178.*
那不是马桶,就是旱厕茅坑吧
【 在 fanc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记得小时候上厕所特别痛苦,马桶里全是虫子。后面住了新房子有了抽水马桶,小学大号都憋到家里上。
--
FROM 221.192.178.*
是,想想那时候,现在的很多事都不是事了。
【 在 tpo 的大作中提到: 】
: 忆苦思甜!
--
FROM 221.192.178.*
你们还有县歌呀。我们县没有。用这句歌词没搜到相关信息。不过咱们应该都不远,就是这一片的。哈哈,其他记忆差不多。不过我小几岁,等我上初中的时候电力就比较稳定了,不需要带灯去学校。
【 在 QECC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知道楼主是冀东南哪个县的,我们县的县歌是:“冀东南平原上禾呀嘛禾苗壮”。我是七零后,小学后期夏天会到村小上晚自习,是带着小煤油灯去,家里户户都是小煤油灯。上初中时(89年初中毕业,同学哥哥在那一年光场牺牲,同学直接初中毕业就保送上了财贸类中专,所以年代记得很清楚),学校(重点初中)已经都是日光灯了,但经常停电,晚自习停电时大部分同学就还是点煤油灯(有的用带灯罩的煤油灯,比较亮),点蜡烛的极少。而且日光灯不稳定,经常需要启动,有同学保管启动器时不时启动一下,或者用带皮的电线弯一下,在日光灯启动段拨拉拨拉也能启动。
--
FROM 221.192.178.*
是。这些年经济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都趋向金钱了。
【 在 cpers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展经济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能以丧失道德为代价。没有道德良知禽兽不如。钱不
: 代表成功,一个人能吃多少,喝多少,只要是勤劳的好人就了不起,坏人来钱方法多
:
--
FROM 221.192.178.*
好像是有定时送电的事,时间太久。很多细节不提醒已经记不起来了。
【 在 econc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地区的
: 小学的时候,很短暂点过煤油灯,主要用蜡烛了,电是晚上九点半后才来,有电灯也用不了
--
FROM 221.19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