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不明白学生背古文的意义
高考 得不了高分
没文采
【 在 davisli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支持你。我在1986年初一的时候,就在班里的黑板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凭什么让我们背古文”,之后班主任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找我谈话,说我不该这样写。还说,你作为学习委员、英语课代表都这样说,会影响同学学习的。
: 我的践行了我那篇文章的观点,从此语文、英语凡是涉及到要背诵的段落我都没背过。古文更是从未背过。所以,我的任何文字里全是大白话,引经据典对我来说,不存在啊!
--
FROM 117.129.56.17
赤兔之死时打分的老师没文化
第一句就错了,建安25年曹丕就篡汉,改元黄初,根本没有建安26年,关羽是24年死的
【 在 frying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作其实不难
: 最重要的是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的把事情说明白
: 不过咱们语文课的写作跑偏了
: ...................
--
FROM 117.129.56.17
关键是学文化
日本人都知道吴越同舟,知道三国典故
中国人不学说不过去吧
【 在 frying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就是锻炼大脑
: 背古文还是背圆周率都一样
: 蠼跄抟病
: ...................
--
FROM 117.129.57.167
那是老师心善,既然自称熟读三国,当然要扣分
过去科举,写错一个字就不能中榜了
【 在 frying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语文作文考的是写作不是历史
: 有历史年代错误是不扣分的
: 赤兔之死最大的问题是装13
: ...................
--
FROM 223.104.41.251
其实 无所谓吧
一般人也不知道孔融除了让梨还干了啥
读一段得了
【 在 rwroni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家世说新语是一个体系,提这几个人是为了前后呼应,因为后面故事也可能提到同一个人物,从各个篇章中综合分析,可以立体的了解某一个人的精神气质。
: 只是课本截取了一段,就显得有些突兀,不过课本本来也就是个导读,打个基础,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这本书而已。
: 蠼
: ...................
--
FROM 117.129.57.167
多数人没读过后汉书 孔融传
知道让梨足够了
【 在 rwroni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也说了,“一般人”,要是安于“一般人”,那自然是不用的。不过直接不学就好了呗,初中了,有些孩子比老师还高,咱就不学了,管他课本写的什么呢
--
FROM 117.129.57.167
谈不上多高大
前四史
以前张衡传是课文
阅读题选过 糟糠之妻不下堂
【 在 rwroni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汉书太高大上了,不过世说新语就有孔融啊,还有孔融一家子的故事,有趣。
--
FROM 117.129.57.167
你要怎样了解?
你也不能在国外长期生活
反正我看日本动画,日本人对中国典故如数家珍,日本小孩也看夏目漱石
我也和公司英国人聊过,他也看莎士比亚的,知道仲夏夜之梦
【 在 thecomm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话说的太含糊,有点故意混淆概念。
: 国外到底是怎么学习本国文化的,与中国有何不同?在教学中占多少比重?
: 我估计你根本没去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中小学如何学文学,就是想当然说的
: ...................
--
FROM 117.129.57.167
你是哪个大学的?
辩论不就是这样的
就像说意大利贼多
那每个人去旅游也是个例
你学哲学就知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在 thecomm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也是北大出来的,北大的学子怎么都成了这样
--
FROM 117.129.57.167
什么叫一拍脑袋来一句
如果你朋友告诉你意大利贼多,你信不信?
就像医生告诉你砒霜有毒,你还真问毒死多少了?
【 在 thecomm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意大利贼多,怎么也要去过,确实见过,才好这样说吧。如果没去过,那也应该从可靠来源掌握数据后才说。
: 总不能拍脑袋就来一句吧。
--
FROM 117.129.5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