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本以为国家反诈是小题大做 宣传过头了
“他们”怎么识别,一笔几万块的转账瞬间自动被分到几十个账号,最后导致银行的误伤比反诈收益还多。
【 在 kittyz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不明白,银行不能冻结他们账号吗
: 这都得经过银行吧
--
FROM 223.104.40.*
其实根子出在实名制上,信息化通过实名制这个总抓手把个人的画像描述的过于精确,其本意是服务和社会治理,但是带来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只要取消实名制,这些诈骗案件过不了多久就会销声匿迹,有个清华的教授呼吁了好多年要取消实名制,但不符合各种平台和zf的利益所以一直未被重视,韩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做过实名制管理,但最后失败而放弃了,没想到被我们捡起来还发扬光大了,看着吧,早晚这种治理办法有崩溃的时间,现在大面积诈骗仅仅是个开始,利用各种技术精准控制反诈就好比用抗生素杀死体内所有细菌一样,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
【 在 kittyz10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说是不是诈骗集团研究出了银行的漏洞了
: 就不能从源头遏制他们吗
: 现在真得太猖獗了,我们这左右邻居还有17个小区在短短的几十天内都被诈骗了一轮
: ...................
--
FROM 223.104.40.*
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是被大数据包裹精准投喂的肉蛾子而已,个人画像在网络上裸奔,使用编好的套路方案去对付,这些蛾子怎么能防的住呢?
【 在 qqfish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只底层被骗,富人被骗的多了 而且都是大型套路组合骗
--
FROM 223.104.40.*
骗子从来都是全副武装的正规军,可是以前他们离普通大众很远,是谁给他们发挥的土壤呢?
【 在 cp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片面了,作为受害者家属,我告诉你骗子团队的专业性超乎你的想象
: :反诈宣传都到这个份上了,那些被骗的基本都是些不相信国家不相信社会,骨子里妥妥的就是缓则属性。:而且越是底层越是容易被电信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3.104.40.*
哈哈,你知不知道原来有一种基于延迟付款的诈骗流行了好几年?这让我想起了有人发明了一种可以拆卸更换电池的手机想申请专利。
【 在 mopo 的大作中提到: 】
: 银行的大数据在这时候不知道为啥就抓瞎了,陌生人之间的大额转账就应该进行人工验证,否则默认冻结至少一天,大部分人其实就是一时冲动,但凡有个半天冷静期就反应过来了
--
FROM 223.104.40.*
骗子是实名制,但人在境外呀,你抓的着吗?除非你是老大哥那样全球无死角的长臂管辖。
其实凡是想通过精确甄别来反诈骗的都必将失败,因为大多数诈骗都是较长时间持续性地建立信任的过程,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认知常识是一样的,现在的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只是极大地方便了这个过程以及缩短了这个过程的时间。
【 在 kittyz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名制这个事可能是把双刃剑
: 但理论来骗子的信息也是透明的呀,每个人都实名制了,是双向的
: 看见b站有个up主说了自己爷爷养老钱被骗,4000多个老头头老太太省吃俭用的钱被骗子骗走,高达8个亿,然后却抓不到这些骗子,或者骗子脱罪逍遥法外的。
: ...................
--
FROM 223.104.40.*
你看过缅被那些诈骗劳工的录像没?在那样的环境里绝大多数人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消失了,人家命都不要了还怕你这个?而且诈骗款的流转涉及数百万人参与的灰色产业,很多人都是不知道详情的,比如如果你到充值平台给手机冲个值就把你抓进去这可行吗?诈骗集团集属于高智商犯罪,靠乱世用重典的办法只能暴露自己能力不足,没什么卵用。
【 在 hokkaidoc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陆每年被骗的人得几十万到上百万,有的人被骗的命没了(身边真实案例),有些人被骗的倾家荡产,有的人被骗的欠一屁股债(去年派出所亲眼看到的案例,你没听错,最新的诈骗手法已经能从手无分文的人手里骗网贷几十万上百万了),穷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被骗走……
: 所以我比较赞同对那些诈骗分子判重刑,明知家人参与诈骗、知情不报、坐享其成的家属采取连坐制度,家门口挂横幅,必要时采取一定的限制消费甚至人身自由等措施。
--
FROM 223.104.40.*
我党以前搞地下情报组织法宝是啥?--单线联系。一个点被端了根本动摇不了根基,东南亚那帮人只是些烂脚虾而已,真正的组织者大老板根本抓不到。
【 在 kittyz10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啊,it版就有码农对诈骗犯反向爆信息的,东南亚那帮乌合之众,难道他们比宇宙中心的码农还厉害不?职业版有个帖子说是国内淘汰的40岁码农跑那儿混饭去的,我觉得再厉害还能打得过国内这帮卷王吗
--
FROM 223.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