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王熙凤胸怀真大
作者曹雪芹可不认为李纨“结局好得很” 把她写进了薄命司十二钗正册 跟王熙凤一个水平 都是薄命之人
【 在 bill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宝钗确实参加过选妃
: 你是不是受中学课本影响太多了?我在红楼梦原文没看到任何反礼教的东西,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母都是知礼、守礼。
: 贾家典型守礼的人,例如李纨,结局好得很。
: ...................
--
修改:windinwillow FROM 113.88.157.*
FROM 113.88.157.*
薄命 就不是好命
她们各有各的薄命 但共同点是都不是好命 命运可怜可悲 哪有什么“结局好得很”(不能看续书伪作 要看曹雪芹原作)
你的解读可真奇怪 用守不守礼教来区分人物 这绝对不是曹雪芹的意思
曹雪芹在书中确实有表达反封建礼教之意 比如对封建礼教之下个人婚姻不能自由 封建礼教容不下自由爱情都有鞭挞 你居然看不到
中学课本的解读水平真的比你高
【 在 bill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十二钗都是薄命司,所谓薄命是所有女子命运的一个总括,但各人明显不是一个水平啊。
:
--
修改:windinwillow FROM 113.88.157.*
FROM 113.88.157.*
你看红楼梦不分原作续书吗
那你能知道曹雪芹原本写的最后是啥结局吗
现在人们已经无法知道最后的部分具体详细是什么
但无论哪种也不可能谈得上李纨“结局好得很”(这是您原话)就不用努力往回圆了吧
更别说你说的“守礼的如何如何” 仿佛曹雪芹的意思是守礼就能得到好结局
他的意思其实是相反吧 你所谓的守礼也得不到啥好结局
王熙凤最后失势也是因为大势 没了靠山 她得势嚣张了那么久 谁又不是看不见她所做所为 那些时候你所说的“礼教”干什么去了?是个什么逻辑呢
李纨跟王熙凤出身不同 性格不同 但殊途而同归 都是悲剧 曹雪芹在一开头就用谐音写出了此书主旨: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给同属薄命司十二钗的人分起了谁比谁命更好一些 这书读得也是搞笑了
虽然不能像现代人认识这么深刻彻底 但曹雪芹对封建礼教的态度是否定不是中立
如果这点意思都读不出来 红楼梦也算是白读了 读了个寂寞
【 在 bill21 的大作中提到: 】
: 红楼梦的主题之一就是悲叹各种女儿的命运,薄命只是一个总括的说法
: 李纨开局就是寡妇,家世背景比王熙凤差得远,到最后能苟活,母以子贵,算是低开高走了,至少比王熙凤被休又丢了性命强多了。
: 我没有说曹雪芹以是否守礼来区分人物,只是说王熙凤因为触犯了礼而遭致贾家的背弃是符合时代背景和逻辑的。
: ...................
--
修改:windinwillow FROM 113.88.157.*
FROM 113.88.157.*
晚韶华说的是李纨最后即便凤冠霞帔也晚了
一般多理解为她很快就死了 少年丧夫 孤儿寡母 后来贾府又破败的各种苦都吃了 但没命享福
你把这叫做“结局好得很”?
不禁想起另一个女人王宝钏 当了18天皇后死掉 你是不是也要觉得这个女人“结局好得很”
那不得不说您这脑子里的东西确实还挺令人唏嘘的
还有更惨点的解释 说李纨虽然得到凤冠霞帔 成了诰命夫人 但她儿子很快就因某种原因死了 她空余一个诰命头衔 木偶泥塑一般枯槁如死灰的人生
不然你以为她为何名列薄命司
曹雪芹是在说“这个女人结局好得很”?你是怎么圆都圆不上的了 就不用再挣扎了
另外 我也没说过“红楼梦的主旨是批判封建礼教” 又是什么“绝对真理”云云 麻烦你少加点戏 并睁大你的眼睛看清楚点
我说的是:
1.曹雪芹对封建礼教的态度显然是反对而不是你所说的“中立”
在书中他用一个个人物形象和她们的故事表达了他个人对封建礼教禁锢人性、扼杀自由幸福的控诉——在什么年代都可以这么说 因为作者就是这么写的
这都看不出来你读红楼梦是读了个啥
2.曹雪芹在一开始就用谐音的方式写出此书主旨:“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请问以上你能看懂吗 这是在说“红楼梦主旨就是批判封建礼教”吗??
看你的回贴 很基本的中文阅读、理解能力都成问题 你有什么资格嘲笑中学语文课本 连中学水平都没达标
【 在 bill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晚韶华》:“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
: 这是续书?
: 什么年代了觉得红楼梦主旨是批判封建礼教,还觉得自己掌握绝对真理了,真有意思。
: ...................
--
修改:windinwillow FROM 113.88.157.*
FROM 113.88.157.*
你这红楼梦都读到哪里去了
书里多少被封建礼教扼杀了婚姻自由与幸福的女性(确切的说封建礼教之下女性就没有婚姻自由 婚姻决定权在父母 在家从父 出嫁从夫) 您老一个也看不见?
守一辈子贞节牌坊 曹雪芹形容为“槁木死灰”的李纨不就是?
其他特别典型的 贵族小姐迎春探春不是?元春对父母深深的怨念“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不是?(你是不是觉得元春入宫为妃特别光宗耀祖?)
丫鬟司棋不是?
丫鬟就别说婚姻自由 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人格权利都没有 买来卖去 主人可以做主“拉出去配小厮” 给自家繁殖奴仆下一代 生而为奴的所谓“家生子”
所以说红楼梦是女性的悲歌 作者曹雪芹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书中从一开始就基本上等于直接点明了此意 真的看不见也看不懂是吗 这不是什么“绝对真理”
这些是我加的戏?您脑子是有多不清楚 这不是什么“绝对真理” 而是客观存在的作者意思的表达
不需要什么火药 就是很好奇:红楼梦你都看了个啥 替您捉急
像你这样看得这么两眼空空 莫名好笑 居然能说李纨“结局好得很”
感觉前面有人(Wackyyy)说你那段说得还是挺有可取之处的 你可以虚心听取一下
【 在 bill21 的大作中提到: 】
: 火药味不用那么重,你加的戏也多得很。
: 你倒是说说红楼梦说有哪几个人是被封建礼教扼杀了自由幸福?
:
--
修改:windinwillow FROM 113.88.157.*
FROM 113.88.157.*
有些人的观念还真就像是封建出土文物 封建男权视角 诸如给丈夫纳妾胸怀好大呀(如果不是在开玩笑)红楼梦都能照见得十分清楚
【 在 wangchen67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又不是看她宽容大度,你以为看列女传呢
--
修改:windinwillow FROM 113.88.157.*
FROM 113.88.157.*
您书读得不通 倒是很能乱扣类似“你挑选案例是选择性”这种乱七八糟的帽子
如果说选择 也是曹雪芹在选择 贾府三春 钗黛 李纨 熙凤这些人哪个不是曹着力去写的主要人物
曹想表达的东西 不通过主要人物来表现 反而通过上不了十二钗正副册的边边角角的夫人姨妈来表现?你在想啥
像贾府三春 钗黛那样的婚姻乃至人生悲剧 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是天生薄命 还是社会性制度性悲剧
贾府三春 钗黛 论出身人才各方面条件已经是顶级 怎么还会婚姻如此不幸 根源不正是封建制度吗
如果她们是自主选择配偶婚姻 婚姻不幸你可以说她们没眼光或者命不好
但她们根本没有选择权
封建制度下 自然也有命运不那么悲惨的人
但是有人命好 不等于封建制度好、封建礼教好
曹雪芹要反对控诉封建制度礼教 当然要选制度造成的悲剧 而不是礼教制度之下的喜剧
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婚前面都没见过的那种包办婚姻 男女要是还能一见钟情 心心相印 爱情美满 那叫“偶然”“意外”“概率极低”——这种庸俗大团圆好命故事不是曹想写的东西 那是韩国偶像剧的爱好
他要写的是制度下的悲剧 表达他那些因爱情、婚姻乃至人生不能自由自主而生的悲愤悲凉
如鲁迅所说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就是曹雪芹的态度
要是看到你这么读自己写的书 曹公恐怕是有忍不住想哭的冲动 几百年过去了 读者居然还这样
【 在 bill21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挑选案例明显是选择性的。
: 贵族女性中间,并不都是元春、探春这样不幸的,也有贾母、薛姨妈、薛宝琴这样幸福的。
: 丫鬟里面,有晴雯、金钏巴这样不得一辈子待在贾府不愿意出去、让出去就寻死觅活的,也有春燕、柳五儿这样愿意出去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象你说的那么渴望“独立、自由”——这本来就是现代人的观念,硬要往古人身上移植就没意思了。平儿、袭人这样通过努力成为半个主子的,甚至还有娇杏这样登堂入室成为主子的。
: ...................
--
修改:windinwillow FROM 113.88.157.*
FROM 223.104.63.*
还有 书中人物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悲剧性和悲剧根源 不是曹雪芹意识不到
人物有他们自身的局限性 这才是艺术真实
而不是曹雪芹看不惯封建礼教 就得把笔下女性们个个写成反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的先锋 他写的是小说 不是政治课教材
这点事拜托你先弄弄清楚
【 在 bill21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挑选案例明显是选择性的。
: 贵族女性中间,并不都是元春、探春这样不幸的,也有贾母、薛姨妈、薛宝琴这样幸福的。
: 丫鬟里面,有晴雯、金钏巴这样不得一辈子待在贾府不愿意出去、让出去就寻死觅活的,也有春燕、柳五儿这样愿意出去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象你说的那么渴望“独立、自由”——这本来就是现代人的观念,硬要往古人身上移植就没意思了。平儿、袭人这样通过努力成为半个主子的,甚至还有娇杏这样登堂入室成为主子的。
: ...................
--
修改:windinwillow FROM 113.88.157.*
FROM 223.104.63.*
你这就是在“论命的重要性”
之所以向命找原因 就是在默认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是不可挑战 必须遵循的东西
难道 封建制度没问题?一个人但凡脑袋还是自己的还在发挥作用 不会想到这个问题吗
爱谁不爱谁 贾宝玉自己有答案 他爱林黛玉 但是娶谁不娶谁 他自己毫无发言权
这还不够质疑那个封建婚姻制度的?
这就是曹雪芹旗帜鲜明的想表达的一种东西
你觉得“封建制度没啥问题呀 有人不是命挺好的吗” 你觉得“自主权不重要 都是看命” ——那是你自己的事
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显然不这么觉得
他对元春 迎春 探春婚姻的态度也是如此 他显然反对婚姻由他人主宰的那种社会制度 他笔下的惜春更是小小年纪就看破红尘 对爱情婚姻不抱任何期望 遁入佛门沉默的消极抵抗 曹雪芹的态度表达得还不够明显?
他就是要写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
你号称读了书 但对作者这么基本的态度都领会不到 是你自己大有问题
【 在 bill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林黛玉如果不是身体不好,就在贾母的安排下嫁给宝玉了,这还是礼教造成的悲剧吗?
: 薛宝钗如果不是爹死得早,也没必要非要在败落的贾府这掰扯什么金玉良缘最后被拖下水,她爹死也是礼教造成了?
: 明明讨论的是人物的命运是普遍性还是特殊性你又扯人物是边边角角,这是诡辩术还是逻辑混乱?
: ...................
--
修改:windinwillow FROM 113.88.157.*
FROM 223.104.63.*
你第一句就是纯度很高的瞎扯 没点基本的历史常识啊
人类社会都是先有对现有制度秩序的不满、反对 先有觉醒 才会引发和促进关于如何建立新制度新秩序的思考和实践
【 在 bill21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要提出一个更先进的秩序才能称得上反对旧秩序
: 假如曹雪芹所在的时代有一个超越当时礼教的更先进的社会秩序或者理想,或者是他自己空想出来的,或者说他出国游历看到过,比如说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那说曹反礼教是有可能的
: 问题是没有啊,他怎么可能反呢?曹在书里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描述过类似的理想。
: ...................
--
修改:windinwillow FROM 113.88.157.*
FROM 223.1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