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鹏宇案真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案子
这是很大的问题。至少应该对讹人的罚款,或者对其帮忙讹诈的亲属惩罚,因为可以默认自己家人不应该相互欺骗,如果相互不信任的话也不会帮忙去讨要钱款
【 在 goodbuddie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并不是
: 愚昧的老头老太太根本不知道鹏宇案
: 他们一直坚信法律不会对他们怎么着,能额一个是一个。现在的法律对70岁以上的也确实不怎么处罚。
--
FROM 112.64.60.*
谁把自己名字都改了,不知道这个细节
【 在 xinsh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自己名字都改了的避讳的人能有啥本事?
--
FROM 112.64.60.*
是的,南京这个用公权维护讹人的,事情闹大了再来个保密协议。但从来不反思不立法惩罚那些讹人的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来老人讹诈的很多啊
: 也没啥惩罚措施
: 长此以往
: ...................
--
FROM 112.64.60.*
可笑的是这个帖子里有人觉得助人为乐不会到这个程度,到了就很可能是施害者心里有愧,就像这个法官这样
【 在 outmann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几件事情都不正常,就不是巧合了。比如笔录丢失,比如老太一方当庭提供不实的证据(照片日期不对),比如证人陈二春的证言未被采纳。
: 另外,我觉得彭宇扶人、垫付医药费,这个远远够不上“圣人”的标准,只要是个“好人”就会这样做。小时候教我们学雷锋,现在又说这样做不正常,不知道是谁错乱了。
:
--
FROM 112.64.60.*
你说的这两个证据讹人的也都能提供,反正受伤了,咬死是路过的人干的就行了
【 在 woo333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太太有证据,医院诊断证明,当事人指认(老太太自己认),这两个法院都认
--
FROM 112.64.60.*
你这逻辑根本就不对,远日无怨今日无仇就不能诬陷讹诈了?这里有经济利益。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3Q4SJQM055339U0.html
2015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九成真相率如何突围“扶人困局”》的文章。
在文中,作者统计了近年以来发生的149起因扶人引发争议的案件,这其中80%左右的案件真相最终被查明,结果发现,其中冒充好人的撞人者有32例,诬陷扶人者有84例。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肇事后冒充好人的是少数,只占27.6%,而讹人的是多数,占72.4%,冒充好人和讹人的比例大致是1:3,但这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令人惊讶的是,无论是冒充好人的还是讹人的,因为恩将仇报受到惩处的几乎没有,因为冒充好人被处罚也没有(仅追究肇事责任)!
本来有个恩将仇报的是要拘留的,但因为该人年龄已经超过70岁,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要想让法律法规真的发挥作用,就要实现两个目的:第一是鼓励好人做好事,第二是使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 在 woo333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事是这样,一个人告另一个人撞伤他,也没有目击证人,你说你要是法官怎么判。那时候也没那么多监控和手机直播。就是常理推断,远日无怨今日无愁,应该不会瞎说,所以就判了。如果这类事以后必须有充分证据才能判,那才是给社会特别不好的示范:我把你拉倒没人的地方打一顿只要没打成轻伤就够不上刑事案件,你告我因为证据不全就赢不了,所以打人白打,那还不乱?
--
FROM 112.64.60.*
但大家都不敢随便帮忙了,想帮也很多是几个人一起相互作证才帮。这是全社会的损失
【 在 FabioHu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挺好的法制教育,国人都知道怎么遵守法律规定了
--
FROM 112.64.60.*
你这个太扯淡了,从来都是摄像头坏了的理由导致大众不信任,拿出监控证明效果好的多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彭宇一审败诉后,通过媒体炒作笔录原件丢失,原告检查系統儿子拍照的事情,舆情普遍认为里面有黑幕,公安系统在给原告做伪证。领导担心,此时再拿出110接警记录(不是丢失的派出所笔录),还有国安的监控证明,老百姓不但不相信反而更不相信,闹出更大的舆情。于是采取了息事宁人的做法。彭宇面对铁证,巴不得不走正式判决而走秘密调解。这是一个麻杆打狼两头怕的局面。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
FROM 112.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