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粮草有点不明白
这个才是正解,其他的都是不懂装懂
古代农闲熬冬时,百姓都是一天两餐或一餐,每餐一碗稀粥。农忙干体力活时必须吃干粮。
js行动和粮草运输重体力活,参与这些活动的人(包括牛和马)饭量是闲着的时候的好几倍,拉车的牛都得加喂料豆。
参加js行动的人和被js行动波及的人脱离生产影响粮食生产也占一个比较小的因素。
【 在 longswor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人在家吃3个馒头,在外不也还是3个馒头。
: >>这是错的:打仗要吃三个馒头,在家里吃一个维持活着就行了。
:
--
FROM 219.143.126.*
强体力活动饭量是弱体力活动的几倍,你去当几天装卸工就明白了
需求总量当然不一样
【 在 DDOO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需求量有变化么?
:
--
FROM 219.143.126.*
行军就是重体力劳动,是按团队的极限来走的。
古代士兵平日哪有什么艰苦训练
打仗要行军修路安营扎寨,你以为是去度假啊。
【 在 DDOO 的大作中提到: 】
: 农民或许可以这么解释,但是士兵不行,士兵是平日艰苦训练,出战时为了保证战场的体力,反而要注意休息。一般出征100天,打仗可能也就1~2天。很多时间都在行军和驻防。
:
--
FROM 219.143.126.*
瓜菜能量密度那么低,没运到半路就被消耗光了
【 在 maruk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需要明白,百姓在家是吃的自家的粮食,很可能是不够的,要瓜菜代。
: 除非你征兵是抄家,否则你即使不发军饷,也要把他们喂饱了,还不敢瓜菜代。然后壮丁被抓,产出也更少,你凭什么认为国家就能有那么多粮草供打仗?
: 就好像现在居民存款那么多,怎么不去搞大型对撞机啊,才几千亿。
--
FROM 219.143.126.*
打仗时可不是多吃半个馒头,是多吃三倍馒头
【 在 webhost 的大作中提到: 】
: 居然有那么多理解力有问题的人。楼主问的是人就那么多人,嘴巴就那么多嘴巴,不打仗平时也得吃。居然那么多人解释路上运输消耗。问题是消耗那也是后勤吃掉的消耗,不打仗后勤不也得吃?
: 也就是说打不打仗,其实一个国家每年总的粮食消耗差别不会太大,差异只是打仗的时候多花力气,会多吃半个馒头而已。
: 其实我觉得真正的解释很简单,好像也有一个老哥提到过,就是出远门,得多准备一些干粮。平时在家不会准备很多粮食,没有了就去菜场买,去点外卖,但要是去隔壁荒漠探险,肯定要带上足够的粮食。那就先在电商下单一个月的货,这个过程就叫储备粮草。
--
FROM 219.143.126.*
当然的啊
【 在 DDO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那意思行军比在家训练多吃好几倍?
:
--
FROM 219.143.126.*
你以为古时候百姓平时能吃饱?
中国老百姓普遍吃饱还是2000年以后的事
【 在 DDO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能做到比平时多吃3倍么? 假定去工地上班。要不了一周就能把自己撑死你信么?
:
--
FROM 219.14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