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小调查:有哪些地方有亲家给上门祝寿的习俗
做大寿的时候亲戚们一定是上门的吧,不过我娘家大山里七十不是整寿不让过,六十和八十是整寿,以及还有个讲究是过了六十岁的人在八十岁前不让过正经生日,说是避免提醒老天爷这个人已经过了60了,尤其是七十三和八十四的前两年不可以和任何人说自己多大了,如果要说的话就或者减岁或者加岁,也是避免老天爷想起来这个人73或者84了,总之就是整的老天爷不会数数一样。。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或者换个说法,就是两家父母经常走动在一起聚餐的风俗
--
FROM 183.241.204.*
总之辣个lz的老婆是矫情是当众下公婆面子,但是lz的父母也是真不讲究,儿子儿媳妇是家里人没错,可是亲家实实在在是客人,哪有客人上了门不拿人家当客人待的,不给人家面子又嫌人家落了自己面子的人那叫自己先不懂事,回头又抱怨就是双标了。。
【 在 tian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会不会是一回事
: 瞒不瞒是另外一回事
: 所以很多时候,需要的是理由
: ...................
--
FROM 183.241.204.*
亲家也是实在亲戚吧,就像本村做寿必然是不当没事人的,上梁啥的也一定会去。只是如果离得远,那没有舟车劳动平辈给过生日的,就比如兄弟姐妹过生日也没有千山万水飞过来的道理,那都是给长辈拜寿才路远显心诚。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做大寿的时候附近的亲戚肯定上门,但亲家不一定会上门吧。反正我老公家兄弟和媳妇都在一个院子里的也没有聚餐过,更别说不在一个城市的了。
--
FROM 39.144.79.*
我猜想城市里也差不多吧,不至于出现长途跋涉给兄弟姐妹过生日的,就比如从北京吭哧吭哧跑去上海给姐姐过个生日,顶天是从浦东去趟浦西吃顿饭。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可能是城乡之间的差别?
--
FROM 39.144.79.*
那个故事是儿子媳妇回家给妈祝寿,捎上了老丈人,lz两口子是回老家,老丈人跟着他们去给亲家过生日。
从情分上说,仍然是老丈人特意上门祝寿,欠人情的是lz的父母。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楼主家是开着车把亲家从省城接到了乡下。。。
--
FROM 120.245.123.*
风俗是各地自己的讲究,我娘家大山亲家是走动的,过去不走动的一般是离得远,现在不走动的常见于离得远或者关系差,打个比方,说姑娘从什刹海嫁到北海,两家的老人会没有交集么,至少我的北京同事们不是这样的,人家逢年过节三家是要一起吃饭的。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问的是风俗,是因为我觉得只有那种经常会一起聚餐的风俗,才会产生过生日要去会餐祝寿的这种特例
: 比如,当地根本没有双方家庭不定期聚餐这个习惯,那肯定就不会有过生日要上门拜寿吃饭还认为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吧
--
FROM 120.245.123.*
对,哪怕是邻居,亲家也是客人的待遇,人应当看着儿媳女婿敬亲家是朴素认知,这是花花轿子人抬人的面子只有互相给了那才能一团和气的事儿,没有理由说自己家就怎么做都是情有可原而对方就该什么事都大局为重都默不作声,那岂不是欺负人了。
【 在 jieding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中原地区的,我媳妇家西北的
: 风俗都是只有婚丧之类的大事才上门
: 我丈人和岳母是邻居,所以会经常串门
: ...................
--
FROM 120.245.123.*
可能那个lz的媳妇还觉得自己在婆家眼里如珠如宝,于是她认为她爹会是贵客。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如果不是男方家要求,那我就觉得女方带着父亲来给婆婆过生日属于傻缺了
--
FROM 120.245.123.*
我娘家大山不会这样。。尤其过去还要拜年同事都要拜年,更不用说亲家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走动的不一定是关系差。比如我老公兄弟和他媳妇,两家都在一个大院里,就隔一条小马路,两家父母还是同事,两个年轻人也是同事,这几个人都是一个企业的说起来都认识,但没有彼此串过门更没有一起吃过饭除了像他们结婚订婚的时候,给对方送礼那都是通过儿女去送的
--
FROM 120.245.123.*
现在感觉流行聚餐,比如年夜饭三家一块去饭店吃。。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是那个年代吧,最近一二十年还有同事拜年一说么除非那种过命的交情
--
FROM 120.24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