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吧,目前这是一种整体趋势,只是如果拆分到每个个体身上来说,要是都能做好自己,那么这个整体趋势的魔咒就可以打破了
而具体到个人身上,就是人人都期待一劳永逸的一步到位。表现为人们更多的对潜在伴侣的希冀是既要又要还要,有时候无视不可能三角的规律,都带着一种赌徒一夜暴富的心理,期待遇到一个严丝合缝满足自己需求的伴侣,而且还想消除掉这个理想伴侣的人的属性:即便自己各种缺点,对方都能不离不弃,无限包容
这真不是在找对象,这是在找理想的妈
这种理想妈,现实亲妈都比不上
所以我觉得,在人们集体都在期待他人、期待环境哺育自己的时候,还是最需要反求诸己:我自己到底能不能动态的成长,能不能动态的包容。这也是我为啥非常喜欢缺失的一角遇上大圆满那个绘本的原因:一来当自己开始变得更有高度深度温度时,那么跟谁其实都可以让自己过得幸福,没有伴侣也可以过得很幸福;二来根据吸引力法则,自己的能量场到位时,只要圈子没封闭,反而也更容易匹配上同等水平能量场的伴侣
因此与其天天抱怨指责异性群体如何糟糕如何不上道,真不如先修修自己。但这种修行,非常忌讳用一种审判者的角色进行,因为这将意味着自己容易盲目自信,表现出油盐不进的状态,看再多书再口若悬河引经据典都毫无意义
【 在 staycalm 的大作中提到: 】
: 之所以难可能分两个层面,一个是结婚或者再婚意愿在走低,更主要的是需求错位,两性对对方的希冀无法对齐……,自然因为无法进行到契约婚姻关系里
: 这几年国内的女性整体氛围简直是在叠buff,中国传统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观念还在,潜意识里总希望男性应该负责保证或者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女拳风气又愈演愈烈,两者叠buff的结果就是既要又要还要,责权认知不对等;对男性整体而言,社会环境形势好的时候传统的家庭繁衍观念或者荷尔蒙基本能够忍受一定程度的不对等,而当下的社会环境,就艰难了些,于是结果两性极化的厉害,社会氛围就开始bailan了
: 而对于离异群体就更艰难些,因为总体而言离异的男性过了荷尔蒙旺盛的年纪,甚至那点事都可有可无了,如果再完成了基因的延续,那……。就我认识的有限的几个样本,男的再婚要麽就是找一个小姑娘当孩子养,给自己生活增添青春活力,要麽弄就是资产/社会资源重组需要……
: ...................
--
FROM 123.11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