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的国粤双语诗文朗诵系列
这个BGM 识别不出来!
故意不予注明吗? 那就让大伙猜一猜
【 在 joejun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桂枝香·金陵怀古
: 作者:[宋]王安石
: 朗诵:喬中
: ...................
--
FROM 117.153.220.*
一曲萦萦不知名 偶然天籁落人间
【 在 joejun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还别说,你还真别说,我自己也不知道曲名,是不知什么时候下载的无名曲子
:
--
FROM 117.153.220.*
此作仍属东坡式卖惨, 但配乐和朗诵效果很优秀,那种惆怅表达很到位。
更 该读 jing, 还是 geng? 现在词条和输入法都只留geng, 没问过语委
【 在 joejun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醉落魄·离京口作
: 作者:[宋]苏轼
: 朗诵:喬中
: ...................
--
FROM 117.153.219.*
别 古音仄声, 现代音 感觉北京话与天津话不同, 天津人“别”字说的特重,四声
【 在 joejun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醉落魄·离京口作
: 作者:[宋]苏轼
: 朗诵:喬中
: ...................
--
FROM 117.153.219.*
所以 默认写作用平水韵的, 不妨听听这个朗诵系列。
比如 句中“合” 读“ha”。
题外, 跟你交换两个词组的读音:
开始, 本地读“ga shi” 都四声;
上街, 本地“shang gai”, 粤语我记得是“hang gai”,
【 在 joejun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时候听过普通话把三更的更念作jing。这个字这粤语里念gaang,但是粤语近亲土白话里念ging,正好对应普通话的旧读jing。
: 今天听了一点《笠翁对韵》的粤语版朗诵,发现里面有些用普通话念不押韵的地方它却押韵了,但有些它不押韵的地方如果用土白话念却是押韵的。可见这三者的古音保留程度高低不同。
:
--
FROM 117.153.219.*
这个配乐优于前面的送亲歌!
搜过好些这种乐器的曲子, 发现它最适合的,还是辛姜中亚那边洋葱头教,
胡笳最能体现胡人的心声, 胡人胡笳, 实至名归
【 在 joejun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BGM是胡志厚筚篥管子独奏的《胡笳十八拍》
: [upload=1][/upload]
--
FROM 117.153.219.*
国语的“梦”字拖音拖的好, BGM识别不出, 感觉小宴会可用
【 在 joejun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鹧鸪天
: 作者:[宋]晏几道
: 朗诵:喬中
: ...................
--
FROM 117.153.221.*
动听的筚篥专辑不好找, 问AI 说是在部分木卡姆的间奏里,有吹奏表现的片段,
反复搜索, 找到这段:
【十二木卡姆《拉克木卡姆·第一达斯坦间奏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q4y1S7KP
【 在 joejun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亚是个神奇的地方,现在东西方不少管、弦乐器源自那里,比如琵琶和吉他,唢呐和各种喇叭/号。参加过一个艺术学院承办的音乐研讨会,一个讲者就带着乐队拿那些同源乐器来做了个合奏,很有意思
:
--
FROM 117.153.221.*
昨天回看红楼梦踏雪寻梅那段, 那个配乐很好,无奈识别不了,
向你定制一贴: 用那个曲子 配《访妙玉乞红梅》,单独开贴
【 在 joejun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本总是有mg词,只好贴截图了[upload=1][/upload]
--
FROM 117.15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