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2MB) 贺新郎.读史_国粤语.mp3(在新窗口打开)
--
修改:joejunker FROM 221.7.131.*
FROM 221.7.131.*

--
FROM 221.7.131.*
东方白, 白 bo 入声 ?
【 在 joejun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
--
FROM 117.153.218.*
念 baak,是入声
【 在 bajie0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方白, 白 bo 入声 ?
:
--
FROM 221.7.131.*
粤语听起来更铿锵有力,更雄壮浑厚,更有一种古朴的韵味,有更多的高低起伏。粤语没准真保留了很多古音。
--
FROM 36.148.109.*
主要是入声,哈哈,尤其是每一行末尾都是入声。不知道湖南话有没有入声,但哪怕是北方人,擅长写诗填词的都知道选用入声的字
【 在 handsom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粤语听起来更铿锵有力,更雄壮浑厚,更有一种古朴的韵味,有更多的高低起伏。粤语没准真保留了很多古音。
--
FROM 210.36.46.*
湖南主要方言里都是有去声的。但是方言太多了有些可能没有。古人可能真在诗词吟哦方面有我们所体会不到的独特美感。唐宋的发音不知道区别大不大。但到了明清可能区别就大了。
【 在 joejun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主要是入声,哈哈,尤其是每一行末尾都是入声。不知道湖南话有没有入声,但哪怕是北方人,擅长写诗填词的都知道选用入声的字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LON-L29」
--
FROM 36.148.109.*
作为生长在粤语区的人,我一直不喜欢看到别人动辄说粤语是古汉语,因为区别确实很大,何况古代几千年那么长,官方语言跟现代粤语相似程度较大的也就那么一小段历史而已
【 在 handsom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湖南主要方言里都是有去声的。但是方言太多了有些可能没有。古人可能真在诗词吟哦方面有我们所体会不到的独特美感。唐宋的发音不知道区别大不大。但到了明清可能区别就大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LON-L29」
--
FROM 210.36.46.*
不完全符合古音也未必就差了,也有可能反而更好了。这个应该要多搞几个不同方言版本对照一下。而且对个体来说,与个人经历也息息相关。比如粤语区的,肯定用粤语更有感触。而吴语区的就更倾向于吴语。与作品风格也有关系。如果是婉约派的比如周邦彦晏几道的可能用吴语更有韵味。其实好的诗词单就文字就已经极具审美价值了。
【 在 joejun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作为生长在粤语区的人,我一直不喜欢看到别人动辄说粤语是古汉语,因为区别确实很大,何况古代几千年那么长,官方语言跟现代粤语相似程度较大的也就那么一小段历史而已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LON-L29」
--
FROM 36.148.109.*
吴音软语真的动人,多年前听一个苏州大学的年轻女老师表演苏州评弹,虽然不是专业的,但听着也骨头都酥软了。
话说粤语念婉约派诗词其实也很有感觉,不一定只适合硬邦邦雄赳赳的作品~
【 在 handsom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完全符合古音也未必就差了,也有可能反而更好了。这个应该要多搞几个不同方言版本对照一下。而且对个体来说,与个人经历也息息相关。比如粤语区的,肯定用粤语更有感触。而吴语区的就更倾向于吴语。与作品风格也有关系。如果是婉约派的比如周邦彦晏几道的可能用吴语更有韵味。其实好的诗词单就文字就已经极具审美价值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LON-L29」
--
FROM 210.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