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带孩子中医调理脾胃两个月,对中医却魅了
你说的对,中医试图从哲学上建立一套自洽的理论,把人体和世界联系起来,再加上一些草药疗效的经验主义。不能说没有用,只是在当时条件下,缺少现代科学体系的严谨。
现代医学药学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包括诊断、检查、治疗、药物,科室分类也很细,没有点基本的人体学生理学知识,都不知道去大医院挂哪个科室。实际和现在工业体系产业分工有点像,一个医生再厉害也不可能啥都厉害。不过诊治过程确实繁琐,需要辅助各种现代化仪器检查,以确诊病因。
中医分类就相对粗放,过去老中医甚至包治百病。就像一个企业能包揽现代工业的各个门类一样,只是在产业不发达情况下的不得已而为之。
我个人不反对中医,但是要把这些好的经验纳入现代医学的体系框架,按照解剖学的消化,呼吸,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心脑血管等科学分类。不能还抱着阴阳平衡五行这些过于朴素的哲学框架,外加阴虚阳虚,脾胃虚,湿热,暑寒等等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这样只能是培养越来越多的神棍中医,不知所云,为大家所诟病。
为什么好多老人愿意看中医,因为他们去看西医不适应,第一搞不清楚挂什么号,第二各种检查费时费力,第三好多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无法除根只能靠药物长期维持。于是老人说西医不会看病,只会让你花钱做检查。
有些年轻人为什么看中医,大多是看一些慢性病,认为中医药物可以调理身体,从系统的角度治病。其实年轻人的好多慢性病大多跟不好的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生活环境有关。一般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的病,疗效大多乏善可陈。消化系统的慢性病效果也一般。倒是针灸理疗按摩啥的能增进新陈代谢,刺激免疫系统,改善局部微循环,反而效果好一些。
【 在 fengyunsi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医呢说实在的,一些理论不能细琢磨。更多的是哲学意义的指导。中医中药更不能吃。比如植物的生长依赖气候,每年都不一样,怎么保证用药的剂量?古代中医为基础的医疗条件下,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大约40岁。
: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ADY-AL10」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BMH-AN10」
--
FROM 223.104.40.*
西医将人体视为一个多系统协同运作的“系统工程”,各子系统(如循环、呼吸、消化等)既独立执行特定功能,又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调控机制”相互关联、动态平衡,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状态。
从系统工程思想拆解,核心逻辑包括以下3点:
1. 子系统分工明确:每个系统有专属功能(如呼吸系统负责气体交换、消化系统负责营养吸收),类似工程中“各模块各司其职”,确保基础功能高效执行。
2. 系统间协同联动:子系统并非孤立,例如循环系统需为所有器官输送氧气(依赖呼吸系统供给),同时带走代谢废物(需泌尿系统排出),如同工程中“各模块通过管线、程序互联”,实现整体功能闭环。
3. 动态调控与故障修复:当外界干扰(如感染、损伤)打破平衡时,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内分泌系统会调节代谢,类似工程的“监控与应急修复机制”;若自身调控失效,西医会针对性干预(如用药物调节失衡的内分泌、用手术修复受损的器官),帮助系统恢复平衡。
【 在 happyyuans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但是西医把身体割裂开考虑也不科学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BMH-AN10」
--
FROM 223.104.40.*
很多网友都有同感,有些身体的症状不是靠吃药好的,而是要学会了解自己身体状态。
例如消化问题,看看是饮食过度,食物过敏原因,肠胃动力不足,还是消化液,比如胃蛋白酶分泌不足,胆汁分泌问题,受凉引起消化系统问题,其它的睡眠不足问题。
消化不良由于食物长期在胃里潴留,还可能导致晚上睡觉时胃食管反流到上消化道,而引起鼻炎和咽炎,早上口苦。
这些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锻炼身体,疏解压力来来改善。像我的胃底腺体已经出现器质性病变,胃蛋白酶1分泌不足,导致消化费力,这个不管是中医西医都无能为力,只能平时自己多注意,通过适当锻炼,注意饮食,充足睡眠,对生活影响也不大。
【 在 GeRiYa 的大作中提到: 】
: 孩子从小吃饭慢,上小学后,吃饭甚至班上倒数一二。努力了两三年,到现在还是吃得慢,一顿饭盯着吃也要花半小时以上,不盯着就不知道吃到什么时候了。胃口一直不怎么好,从来没有爱吃好吃的东西。
:
: 前阵子被他一顿午饭气得终于下决心带去医院治一治,看能不能调理好脾胃,增进食欲。
:
: 在好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BMH-AN10」
--
FROM 223.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