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就没人投诉儿童医院发热门诊是四面通风的大棚子吗?
医院确实考虑不周,也有可能来不及整那么多棚子,
你可以向医院或者12345反映,
有问题很正常,解决他就完了。
【 在 pentium4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个三甲医院是这样的,连棚子都没有?
--
FROM 120.239.52.*
盖个房子,四面也得全是窗户,全都打开通风,唯一的作用是,可以让一群要求关闭窗户取暖和另一群要求打开窗户通风的家长之间,制造矛盾,让他们每天在医院吵架,时不时再打一架。
【 在 pentium4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天晚上10点给孩子吃了美林(布洛芬),结果严重过敏,两个眼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肿起来,孩子喊眼睛疼,还说看不清楚东西,同时身上也开始起疹子,吓得我赶快往儿童医院走(此前我都没去过儿童医院,不敢也不想去扎堆)。11点抵达,我想看过敏的急诊,但是急诊把我转到发热门诊去,我的天,老长的队伍,挂号+分诊就花了一个多小时(分诊后的各个诊室外面也是在大排队),全程站着,所有人站在一个大棚子里,四面透风(只有顶棚,四周没有围挡),大人孩子冻得够呛。这么冻,没病也弄出病啊。医生们倒是端坐在棚子下面单独盖的温暖板房里看病。我不是说医生不能坐在温暖小屋看病,我只想说,这意味着院方还是知晓大棚子的环境恶劣的,而且也说明医院有在密闭空间保持通风 和温度的技术,能有效降低温暖小屋内部交叉感染的风险,只是这项技术没有推广到广大群众站立的大棚里。
: 去过很多家医院(北医三院,306)的发热门诊,即使是临时建筑,但至少是个铁皮房子,像儿童医院这样四面透风的大棚子真是第一次见到,医院的责任心在哪里,至少应该提供一个基本的候诊条件吧?大冬天保证不了18度,那好歹有个10度吧?那么大的风(蓝色预警),气温为负,可以想象体感温度是多少。
: 疫情期间,即使封闭的室内,让病人带好口罩,保持换气通风,应该问题不大(不然公交地铁这种密闭交通工具早成大毒窝了),不至于弄成自行车棚这样吧?我看到那些在襁褓中哭泣候诊的孩子,真是觉得心疼
: ...................
--
FROM 123.123.40.*
我去过北医三院和306的发热急诊,没见到为了窗户开关问题打架的
【 在 mrredsnow 的大作中提到: 】
:
: 盖个房子,四面也得全是窗户,全都打开通风,唯一的作用是,可以让一群要求关闭窗户取暖和另一群要求打开窗户通风的家长之间,制造矛盾,让他们每天在医院吵架,时不时再打一架。
: --
: ---------------------------------
: When the sea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Pro」
--
FROM 114.246.97.*
原来有个带棚子的地方,叫方舱
--
FROM 219.236.165.*
昨晚确实非常冷,还刮大风,别说1.5个小时,10分钟就冻透了
--
FROM 111.206.214.*
孩子生病我一般都去儿童医院。发热门诊常光顾。但我没这么半夜三更去过,没有冷到这个程度。也没有在分诊环节等过一个小时这么久。正常情况下,发热门诊的就诊体验还是可以的。抱着娃,不用爬楼,取号、分诊、验血、就诊、取药都在十几步范围内,很方便。正常情况分诊排队不超过10个人。等不了多久。所以我从没觉得户外环境下候诊有问题。设想一下,那么冷要等那么久,确实是受不了的。
【 在 pentium4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天晚上10点给孩子吃了美林(布洛芬),结果严重过敏,两个眼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肿起来,孩子喊眼睛疼,还说看不清楚东西,同时身上也开始起疹子,吓得我赶快往儿童医院走(此前我都没去过儿童医院,不敢也不想去扎堆)。11点抵达,我想看过敏的急诊,但是急诊把我转到发热门诊去,我的天,老长的队伍,挂号+分诊就花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
FROM 123.112.69.*
不喜欢可以不去。现在都这个条件。
【 在 pentium4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天晚上10点给孩子吃了美林(布洛芬),结果严重过敏,两个眼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肿起来,孩子喊眼睛疼,还说看不清楚东西,同时身上也开始起疹子,吓得我赶快往儿童医院走(此前我都没去过儿童医院,不敢也不想去扎堆)。11点抵达,我想看过敏的急诊,但是急诊把我转到发热门诊去,我的天,老长的队伍,挂号+分诊就花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
FROM 111.206.214.*
不喜欢可以不回帖
【 在 sd142400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喜欢可以不去。现在都这个条件。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Pro」
--
FROM 114.246.97.*
故意改成室外的吧
【 在 pentium4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天晚上10点给孩子吃了美林(布洛芬),结果严重过敏,两个眼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肿起来,孩子喊眼睛疼,还说看不清楚东西,同时身上也开始起疹子,吓得我赶快往儿童医院走(此前我都没去过儿童医院,不敢也不想去扎堆)。11点抵达,我想看过敏的急诊,但是急诊把我转到发热门诊去,我的天,老长的队伍,挂号+分诊就花了一个多小时(分诊后的各个诊室外面也是在大排队),全程站着,所有人站在一个大棚子里,四面透风(只有顶棚,四周没有围挡),大人孩子冻得够呛。这么冻,没病也弄出病啊。医生们倒是端坐在棚子下面单独盖的温暖板房里看病。我不是说医生不能坐在温暖小屋看病,我只想说,这意味着院方还是知晓大棚子的环境恶劣的,而且也说明医院有在密闭空间保持通风 和温度的技术,能有效降低温暖小屋内部交叉感染的风险,只是这项技术没有推广到广大群众站立的大棚里。
: 去过很多家医院(北医三院,306)的发热门诊,即使是临时建筑,但至少是个铁皮房子,像儿童医院这样四面透风的大棚子真是第一次见到,医院的责任心在哪里,至少应该提供一个基本的候诊条件吧?大冬天保证不了18度,那好歹有个10度吧?那么大的风(蓝色预警),气温为负,可以想象体感温度是多少。
: 疫情期间,即使封闭的室内,让病人带好口罩,保持换气通风,应该问题不大(不然公交地铁这种密闭交通工具早成大毒窝了),不至于弄成自行车棚这样吧?我看到那些在襁褓中哭泣候诊的孩子,真是觉得心疼
: ...................
--
FROM 111.199.190.*
其实现在儿童医院的急诊也看发热
否则只有发热门诊怎么看得完呀
我感觉你就是被踢皮球了
其实类似的问题在bj特别常见
很多医院的医生为了减少自己的工作量
经常用口遁的方式来忽悠患者别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看病
一方面是规避风险,一方面是减少工作量
毕竟多看一个号才多少钱,医生本来也不靠门诊费来挣钱
之前有个朋友的娃在积水潭被快递的电动车撞了一下
结果去积水潭医院,积水潭医院直接来一个:我们这里看不了小孩
你们去儿童医院去,朋友就没办法跑儿童医院,排了1个小时的队
总算拍上片子了,确认骨头没事
bj所有小孩子都会被支到2个医院:儿研所和儿童医院
而儿童医院名声在外,里面真的是小的可怜,基本没啥地方
我第一次去儿童医院的时候还奇怪,就这么小一个破地?
【 在 pentium4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天晚上10点给孩子吃了美林(布洛芬),结果严重过敏,两个眼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肿起来,孩子喊眼睛疼,还说看不清楚东西,同时身上也开始起疹子,吓得我赶快往儿童医院走(此前我都没去过儿童医院,不敢也不想去扎堆)。11点抵达,我想看过敏的急诊,但是急诊把我转到发热门诊去,我的天,老长的队伍,挂号+分诊就花了一个多小时(分诊后的各个诊室外面也是在大排队),全程站着,所有人站在一个大棚子里,四面透风(只有顶棚,四周没有围挡),大人孩子冻得够呛。这么冻,没病也弄出病啊。医生们倒是端坐在棚子下面单独盖的温暖板房里看病。我不是说医生不能坐在温暖小屋看病,我只想说,这意味着院方还是知晓大棚子的环境恶劣的,而且也说明医院有在密闭空间保持通风 和温度的技术,能有效降低温暖小屋内部交叉感染的风险,只是这项技术没有推广到广大群众站立的大棚里。
: 去过很多家医院(北医三院,306)的发热门诊,即使是临时建筑,但至少是个铁皮房子,像儿童医院这样四面透风的大棚子真是第一次见到,医院的责任心在哪里,至少应该提供一个基本的候诊条件吧?大冬天保证不了18度,那好歹有个10度吧?那么大的风(蓝色预警),气温为负,可以想象体感温度是多少。
: 疫情期间,即使封闭的室内,让病人带好口罩,保持换气通风,应该问题不大(不然公交地铁这种密闭交通工具早成大毒窝了),不至于弄成自行车棚这样吧?我看到那些在襁褓中哭泣候诊的孩子,真是觉得心疼
: ...................
--
FROM 115.5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