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可以,但慢了要付出代价哦。比如我们十点才能出门的话,那么就不去找小朋友了;九点的话,我们还可以去吃小蛋糕”
其实还有个视角:小朋友们通常会用自己的方式安抚成人。你督促的多,小朋友感受到了你内心的焦虑,正在用自己的慢节奏帮你平衡呢
如果你要是慢吞吞的,各种误事儿,小朋友没准就恨铁不成钢的着急起来了
【 在 swsq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四岁半,中班,女孩子。自从上了幼儿园,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刷牙、吃饭、起床、穿衣服、洗手,但凡不是看动画片和让她玩,什么事情都是拖拉、磨叽。之前也一只不停督促、发火,现在反思觉得可能对孩子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有对抗心理。昨天,玩玩具的时候,我说你有那么多乌龟啊,他说我喜欢乌龟,我就是一只乌龟。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乌龟慢吞吞。我问她,你不担心别人不喜欢乌龟慢,不和你玩么。她说,那我就不理他们。
: AI分析:孩子将自己比作"乌龟",并表示如果别人不喜欢乌龟慢就不理他们。这显示出孩子已经开始形成自我认同的标签化。
: 愁死,大家都有什么好办法,这个阶段式如何度过的
--
FROM 124.2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