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最致命的地方,就是我以前反复提过的:家长不断的替代
这种替代,从孩子很小就开始了,于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发现自己就是家长的提线木偶,所谓的学业、生活,自己也只是个工具人
但生命的成长,本来就是需要逐渐完成如何形成“自我”的过程:我是谁,我能干啥,我能做什么主。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指向一个生命结论:我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你看你这个帖子里,第一句话就有非常鲜明的剥夺表现:这是你们成人的需要,成人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计划;主贴里所谓顾及孩子健康而让孩子睡觉,这是替代孩子对学习任务的处理:我完不成学业任务就完不成呗,我家里人让我睡觉的,老师批评我干啥
看到没,孩子在这种方式下,轻而易举的学会了甩锅,于是,他的心理韧性也容易更加脆弱:不许说我不好,我不能接受任何困难带来的挫折、失败,这些通通不可以
于是,他会一个小时哭五次,会更加的拖延,因为拖延意味着:只要我不开始,那我就没有失败;同时也学会各种逃避,加上电子产品带来各种短平快的即时满足体验,完全填补他内心的一切空虚。这边的甜头尝到了,益发厌恶学习的苦、成长中的苦。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一有时间,就不断刷电子产品,毫无节制的看电视
这里面还缺失的,是相关的奖惩制度,这是成长必不可少的划定边界、方向和辅助的存在。在你们的亲子模式里,这条完全失效了。
就算你们全职一个,如果延续你们惯有的亲子模式,那真是快马加鞭在孩子更加厌学的路上,现在已经逐步要进入青春期了,那个时候,甚至更有可能完成孩子质疑自己这个生命存在意义的过程。
所以,你们最需要的,不是什么陪伴的形式,而是你们陪伴的质量。这个质量里,包含着你们的耐心、符合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引导、克制各种替代孩子完成成长的心情和操作,更忌讳的,是所谓学业方面的鸡娃。再说一次,鸡娃,是你们家长的需求,不是孩子的!
【 在 dream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基本上全程靠家长盯。
: 我们有全程做细致计划。
: 包括每天该做的事,都会给他提前列好。
: ...................
--
FROM 123.11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