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种就是完全没有自己的体验,也不想去感知,仅仅依靠一些关联指标或大众观点 去行动
就像看病只看指标和医生的话,不观察自己的体感;学习只看分数,而不看具体知识关联的意义
长期习惯了看指标,都忘记了自己也可以推理和感知
对我来说,钱够+产品使用率高的话,还是买旗舰版比较好。能提高效率的技术都是好东西
【 在 knann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一种理论,就是一个人买一种东西多少钱,关键不在于东西值多少钱,或者具备必要的功能应该多少钱,而是他心理认为应该花多少钱。举得例子是买笔,一根笔应该多少钱?我小时候,买一根笔最多3元钱吧,钢笔的话我一般就买20块钱左右的英雄。现在我买笔,可能觉得怎么也得买个15元左右的,钢笔可能就觉得150元以上的比较好。很有钱的人,可能觉得水就应该买几十元到上百元的,钢笔觉得至少要3000元的。从功能上有什么大的差异么?其实没有,内心认为的差异,只是让自己不像个冤大头。
: 最后说pad,有的人就觉得买个pad,应该花2万多比较好,比一般人花的多,体验会好。有的人就觉得大家花4000块钱,我花6000块钱买比较好,有的人就觉得别人都花4000,我花3500比较好。最贵的?最贵的你不会买,给你列出来,你会说这是智商税产品,我说的正常产品。其实,你在乎的东西,不是智商税么?你本质需求么?你不需要,只是你想花2万去买。
: 楼主的状态就是他认为,买pad应该花6000,比4000的好。可是,现在pad涨价了,想教育消费者。他要么接受教育,认为只有1万的才优越,接受。要么不接受,也就是相应的消费降级。可他一不接受商家教育用户,抵触。可又不接受自己消费降级,阶层滑落的感受,所以就另辟蹊径,去买6000元的笔记本电脑了。
--
修改:jackalove FROM 122.227.97.*
FROM 122.2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