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遵守规则”,难道不应该是先来后到吗?你剩5个,那是你食堂的问题。后边这个要吃15个的不买,后边还有别的人可能买。再说,即便剩下了,有劝别人多买了分给别人的劲头,给自己食堂员工吃了就不行了?
你亲戚说的其实是“潜规则”,顶多是“规则”的一个子集,不能代表全部的“规则”。刻意说成“规则”来唬人,这亲戚不地道。他能为这5个饺子发动“潜规则”,将来就有可能在别的事情上也搞其他的“潜规则”来损害别人的利益。这亲戚,不能过事儿。
回到本版的“儿童教育”主题。规则包括“潜规则”和“显规则”。这个卖饺子的事可以作为给孩子讲授“潜规则”与“显规则”的教学案例。潜规则不是完全不能有,而是要分事儿分场合。教会孩子,当别人用“规则”的大旗来PUA你接受对你不利的“潜规则”时,要懂得如何反击和维护自己利益,实在不行,底线是懂得适时退出、避免损失。
潜规则和显规则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能不能拿到台面上明说。电影院的售票规则,完全可以提前规定好并拿到台面上来说。可这个卖饺子的,食堂敢明说“最后几份必须包圆”吗?锅给他砸了。无非是工作人员为了方便,临时决定的,妥妥的潜规则范畴,那就别打着“规则”的旗号来PUA人。
【 在 keym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周末一个亲戚来家里,中间她聊了一件事。因为这个亲戚在单位是个二把手,她的思路可能体现了管理者的一些思维。
: 她侄子上大学,在食堂买饺子,饺子5个一份,她侄子要10个,食堂打饭的说:这就剩下15个了,你个大小伙子,多吃点,都要了吧。可是他侄子说,我就要10个。正好后面另一个小伙子说,我要15个。这个食堂打饭的就顺手给了那个小伙子。然后她侄子就跟打饭的吵起来。
: 这个亲戚一说完,我本来想接着指责这个打饭的,懂不懂先来后到啊之类的话。没想到这个亲戚话锋一转,指责她侄子了,她侄子的爸妈也站在孩子这边,指责打饭的,她一并指责了孩子爸妈,认为孩子和家长不遵守规则,结果想吃饺子的目的没达到。要是听人家的规则呢,不就吃到饺子了吗,即使吃不了,分同学几个,还跟同学拉近了关系,这不一举两得吗。所以以后教育孩子一定要培养他们的遵守规则的意识。
: ...................
--
修改:whx83 FROM 120.246.29.*
FROM 120.2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