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娃在4下时,UC集训队选拔测试因被举报而取消,疫情原因长期班也改网课,于是我娃就跳槽去了某小机构的线下集训队。
在这儿,接触2个印象深刻的同学,和我娃占据前3名。
第一名比我娃大几个月,第二名比我娃小7个月,我娃第3名,其它同学要弱一个档,报班都在2个以上,我娃磨合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小优长期班。班上有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同学,好像报了三四个班,另外还有其它班,妈妈很鸡,想冲早培及小强点招。
升5年级的时候,这个班取消,班上前3名就都跳级到6年级的集训队了,6年级的同学都是竞赛刷下来的,但水平不弱,后来确定的是大多都被小强点招了,应该也有失败的没去关注。
一块儿升班的:
第一名积极活跃,社交欲强,竞争欲强,自鸡,语文、英语都强,这个后来考上了早培。
第二名年纪小,过了一段时间跟不上,退出了。我和这个娃的家长聊天,是爸爸,可能没怎么读书,什么都不懂,完全没法和娃交流讨论,朝阳区的,那娃还有一个长期班,主要是娃自己跟着学。当时阶段,年龄差距的劣势是非常显著的,我觉得这个娃其实很厉害,没有家庭规划,8月出生,大概率小奥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当时也完全没有初中奥数的概念,不然肯定建议家长往前看,弃小奥学初中奥数了。
我娃跟住了,而且逐步站位在中等偏下,偶尔有中等偏上的表现,数次单题有前几名的表现。
顶级牛蛙没见过,班上优秀的那些算准牛娃吧,给我的印象就是:思维活跃、反应迅捷,已经有了融合的综合思考能力,自我思维体系已有架构或开始架构了,这些中前部的孩子都挺快乐且享受的。
非常欣赏老师的一句话“不管好坏,先要有一个思维架构”。
户籍及学籍原因,我娃没资格参加早培及点招,跟了1个学期就退出了,那些同学开始初中竞赛类的学习了,我当时没想好,也没概念,其实应该继续跟,那个班氛围很好。
5下是我们的一段迷茫期,6上重回UC,经过测试进了双一非竞赛班,网课,长期看,网课氛围不好,不知道别人水平,没有指引没有竞争。到小升初学完初中数学,感觉小奥是奠定自学基础,快速学完初中数学更有意义,初中校内被降维了,校内再学习高效且轻松。
【 在 walalala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照你这个围棋标准,我们确实达标了,1年半业2,但是业2后也确实缺练,没有更进一段
: 但是跟那些我见过的顶级牛蛙比,似乎也确实不够深入思考
: 所以我很想知道那些早培和清创的娃们小时候做题是不是需要锻炼深入思考的能力,需要怎么练习
--
FROM 221.22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