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规则啊,就说大人世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用钱换的,大人是靠劳动挣钱的。小孩的世界不劳动不挣钱,所以用钱来衡量对小孩不公平,所以换一种交换价值观,那就是愿景行为的效果。一方面用总预算(比如一年1万元)框死一年内小孩可以申请的实现愿望的总花销,然后让小孩用行动来换,比如取得了什么学习成绩、养成了什么好习惯等等。
但是小心别让小孩养成了事事都跟家长算收益的潜意识就行。可以把一些基础的行为(比如帮家里人做事、打扫卫生倒垃圾等)跟总预算挂钩,这些基础事件做的好,可以调增总预算,但是具体事项额度的审批,还要靠成绩去一事一争取。
【 在 jasmine226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学生在校都穿校服,感觉娃最近很虚荣,总是关注同学穿的鞋子衣服、用的球拍啥的,看到同学穿1k多的鞋子,用2k+的网球拍,她也想穿,也想买,尽管水平不咋地,几百块的球拍已经不入法眼了。昨天在作业没做完的情况下,闹着去商场买衣服,看中了两款羽绒服,打完折都要1800元多,原价近6k,娃特别想买,愿意用自己的零花钱出一半费用,我没同意
: 好在平时都穿校服,但即使这样,周末出去和同学一起上课,娃也抱怨自己衣服少,娃身上穿的羽绒服也打完折800多买的。娃总说比不上同学,关键有什么好比的呢?怎么不比比学习?
:
--
FROM 103.3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