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闲聊
以你的假设为前提的话,2000小时和5000小时的适用人群都是总数的10%...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相信有一部分人能做得到
: 但从高考成绩来说 80%以上的人达不到120
: 而且120的那些
: 也不可能人人这么高的效率
: 假设有一半人做不到
: 那么2000小时的适用人群已经不足10%
: 这是个风险很大的方案
: 对我这种普通人来说
: 按每天一小时推进更合理
: 如果真省下来时间就赚到了
: 反正不会亏
--
FROM 219.143.140.*
数学这科本身就很难定量来算
光标准就很难定量
我记得我高中的数学测验
好的时候考过140多
状态不对的时候考过不及格(八十多)
方差很大
不像英语物理化学考试基本很稳定
语文也有较大方差,但是没数学这么大
然后就说现在娃小学低年级
老师在课上做书,两本练习册之外
还要求回家每天做速算(测验是百题,当然在家有时候练满,有时候只练四十题)
练了几万道了。
但是看他们班上速算成绩,能够在规定时间满分的人很少
很多人考得好的听说都加练了。我家娃平时英语花时间多还做点奥数扩展,基本上只练了基本数量的速算,基本上就只有95上下的平均,同样是好的时候98-99,差的时候90-91。
计算这块的训练很费时间的,方差也巨大,每个人磨到加减乘除几乎全对不知道要多久。
因为后面一道题有很多计算,一点也不能错。
英语语文你写错一个字词就扣那一点分
数学可能就是扣完一整道题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lz只是这样说
: 实际目标在前10%
: 不过我这个地方确实不用搞太难
: ...................
--
修改:zyd FROM 171.213.182.*
FROM 171.213.182.*
很有可能啊
就连那17%的人咋学的我也不知道
比如里面一半2000小时一半5000也不是没可能
这时候就要综合自家情况
我自认2000小时肯定是不行
那就走个3000先看看
每天一个小时给数学在我家还是挺可行的
先这么搞一段
以后再多退少补
【 在 Oliver87 (Oliver87)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你的假设为前提的话,2000小时和5000小时的适用人群都是总数的10%...
: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相信有一部分人能做得到
: : 但从高考成绩来说 80%以上的人达不到120
--
FROM 142.179.74.*
所以“小时数”是个没什么观测价值的量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有可能啊
: 就连那17%的人咋学的我也不知道
: 比如里面一半2000小时一半5000也不是没可能
: 这时候就要综合自家情况
: 我自认2000小时肯定是不行
: 那就走个3000先看看
: 每天一个小时给数学在我家还是挺可行的
: 先这么搞一段
: 以后再多退少补
--
FROM 219.143.140.*
我习惯性风控
有个参考还是有意义的
而且在我们眼里没啥不能算
公司估值系统风险这么离谱的东西都能算
还有啥不能算
学习投入小时数不要太solid啦
【 在 Realpig (小毛兔你好)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不用算小时数的,算就是不靠谱
: 效率这个东西很难讲
:
: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42.179.74.*
有意义 真的有
【 在 Oliver87 (Oliver87)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小时数”是个没什么观测价值的量
: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很有可能啊
: : 就连那17%的人咋学的我也不知道
--
FROM 142.179.74.*
其实是能算的
只不过很多人不愿意费劲回想和计算自己的投入
你要是愿意认真想想你到底在数学这一门上投入了多少时间
你也会有一个数字
只不过这个数字只反映你的个例
所以我们需要样本量以及每一个样本数字的出处
比如
“为冲刺高考140花掉5000-6000个小时”
“高效率刷分到120需要2000个小时”
这些都很有参考意义
【 在 zyd (dd) 的大作中提到: 】
: 数学这科本身就很难定量来算
:
: 光标准就很难定量
: 我记得我高中的数学测验
--
FROM 142.179.74.*
你看,文科生的思维又来了。
因为这个变量会非常多,就算同一个人在稍微不同的情况下都会差的非常多。
类似混沌理论,蝴蝶效应。
同一个小球从几乎相同的时间点从同一个山顶滚下,最终的位置一定会差的很远。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是能算的
: 只不过很多人不愿意费劲回想和计算自己的投入
: 你要是愿意认真想想你到底在数学这一门上投入了多少时间
: ...................
--
修改:mytt FROM 123.115.181.*
FROM 123.115.181.*
你如果这样思考问题
那你的世界没有任何风险控制的意义
幸好现实并不是这样
我知道你看不懂我在算什么
我也不打算解释
因为这个计算也确实帮助不到别人
说太多没必要
【 在 mytt (跳跳)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文科生的思维又来了。
:
: 因为这个变量会非常多,就算同一个人在稍微不同的情况下都会差的非常多。
: 类似混沌理论,蝴蝶效应。
--
FROM 142.179.74.*
再加上小孩是在思考还是在发呆
这个完全不可控
所以。。。真是难测啊
【 在 Oliver87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小时数”是个没什么观测价值的量
--
FROM 62.3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