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报》 2025.7
摘要:由教育政策驱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常被视为国家战略和学校职责,但事实上,这类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早期栽培。使用“全国一流大学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学生调查”(2023—2024),分析一流大学拔尖学生所受家庭教育的类型特征。构建适用于中国优学家庭的“励志” “自识”“保护”“介入”四维度、十二指标的教养方式观测框架,通过潜类别分析得到“战略把控”“无微不至”“严苛独断”和“茫然放权”四种家庭教养类型,其中,“战略把控”型占六成,这意味着在当前学业竞争性最强的群体之中,张弛有度、抓大放小的教养方式仍为主流。多分类Logit回归结果表明,父亲职业类型、母亲学历水平、家庭居住地及其社会经济地位等社会属性是造成中国优学家庭教养类型分化的主要原因。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全国一流大学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学生调查”(2023—2024)数据,样本对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和吉林大学八所中国一流高校的“拔尖计划”学生。调查于2023年秋季至2024年春季的一学年内实施,共采集到3066个有效样本,实际采样率为53%以上,较好地代表了当前中国一流大学基础理工科的拔尖学生群体。本文保留理工科专业样本,剔除港澳台联考、音体保送等特殊招录渠道入学,及在关键变量上信息缺失的样本。
--
FROM 14.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