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这个心理课老师正常吗?
第一条就说明了你的误区:找心理老师=有病
实际上,现在真正有心理问题拒绝去找心理老师的孩子,才是心理并不健康的孩子
更多孩子已经能很正视去找心理老师这件事了
因为说明,他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帮助,而且懂得去求助
【 在 ColinYu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学心理课,上课时,老师给大家举了个例子:如果你的铅笔盒被人拿走了,事情过去了,可是你还是会时不时的想起这件事。
: 重点是:老师说,如果大家觉得自己也像例子里面那样,最好去看看心理医生。
:
: ...................
--
FROM 123.115.148.*
对啊
就跟很多人觉得去做心理咨询就是自己心理有问题
其实可以对标为心理感冒
谁觉得生理感冒就会有病耻感呢?为啥心理的就会?
这都是偏见
而且,生理感冒每年也能导致不少人挂了的,心理感冒不重视,非要搞到积重难返那天然后花上若干年治疗都有可能收效甚微的程度么
【 在 o0000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隔行如隔山,其实起始设置时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偏见。
: 主要是看是不是一个开放的心理,能不能及时调整
:
: ...................
--
FROM 123.115.148.*
正什么常啊,那不有一句非常明显的界定状态么:时不时想起
【 在 caiying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问题!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况且正常的心理医生会引导接纳自己的情绪。这老师怎么会这么说呢?您可以调查一下老师的简历和资质
--
FROM 123.115.148.*
光承认却没有匹配的行动
看看楼里这么多人都在支持,这还算是相对年轻的父母,说明这种误区仍然很有土壤
【 在 o0000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压力太大,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了
: 物质文明的目标也是为了精神文明和幸福生活
:
: ...................
--
FROM 123.115.148.*
有
这几年规范了,都发的是心理教师资格证,不规范的时候,发的证件在学科处标注的都是其他
帝都但凡招聘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科班出身起步,哪怕一些跨专业去应聘的,也都是正儿八经学了心理学专业的
科班出身的毕业证含金量,比那些什么二级三级的咨询师资格证高多了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证?
: 教师资格证就那几门吧,没听说有和心理相关的
: 多数学校估计也就是找个有二级咨询师证的人过来顶一下,然而这个证巨水,现在很多年也不让考了
: ...................
--
FROM 123.115.148.*
说教归说教,当老师的少有不说教的
在某个上课时刻,情境到位,说教一句两句不是大问题
而且这是小朋友回家转述的
但楼主现在质疑的是老师的正常程度,进而要求质疑对方资质了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问题去找心理咨询是可以的,这个不用太多忌讳。但这个老师上课方式比较奇怪,不像科班的,而是有点说教式的教学。当然人家是小学老师,不能期望太多。
: 如果我给小学生上课的话,类似的话题,应该还是引导式的。鼓励小孩分析这种情况,说出自己的判断。而不是我告诉小孩应该如何。
: 如果是给大人上课的话,类似的话题可以直接讲咨询案例。
: ...................
--
FROM 123.115.148.*
现在虽然对心理咨询的接受度在逐渐扩大,但偏见程度也依然不低
【 在 zhujindou 的大作中提到: 】
: 特意登陆上来回复这一条
: 虽然说的内容都正确没毛病,但是如果真是自己的孩子,最好的解决之道仍是父母多读点心理学方面的书籍:1、国内没有心理咨询的传统。一方面充斥大量不专业、不敬业的咨询队伍。自己都是一个待解决问题的人,很难给予其他人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shehui对心理咨询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包容,尽管不断科普并呼吁了几十年,但是社会pianjian永远根深蒂固,这更是二次shanghai的潜在因素。2、心理学应用最开放的地方在美国。国jiaq不同,不需要强求复制。中国人自古就有自己的心理舒解之道,扎深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基因里,再结合一些近代心理科学的理论,可能是最适用的。
:
--
FROM 123.115.148.*
没错,只是在社会机构中遇到相对不专业的可能性说不定更大点
学校里相对好很多,因为现在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每个学校尽可能配备相应的教师,鼓励专职。如果学校的心理教师年纪偏大,临近退休的那种,这类教师大概率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兼职的;大概算了算,帝都提出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的要求,差不多得追溯到本世纪头几年,那会儿如果硕博士毕业的科班教师,目前年龄也差不多奔五去了。。。
学校咨询的最大好处就是免费。,但这应该也是最大的弊端。不过对于没有进账的小朋友来说,免不免费可能不会有决定性影响,但对家长来说,意义不同。
年轻的教师,绝大多数对小朋友是有爱意的,因为他们入职不久,经历的职业毒打还不多,对于职业还有热情和抱负,因此对于工作对象尚有极大的耐心和包容度。而这种耐心和包容,才是教育最可贵的品质,排位远在那些经验和熟练度之上。就这还挑刺,这是加快消磨他们职业热情的进程吧
【 在 zhujind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很不幸遇见了一位既不敬业更不专业的咨询师,那才是真正的zainai。即便是最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其工作也是与来访者互相信任,以此帮助来访者建立属于自己的稳定的内核。自己永远都是自己人生的jiushu。任何其他人包括心理咨询师也仅仅是一盏明灯而已。
--
FROM 123.11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