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6岁以前运动玩耍比学习重要
伟人就是伟人嘛!个人总会胡思乱想,为了个体利益。
【 在 Evazhang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怎样教育讨论也好,分析也罢,都不能只以个案来衡量。更何况多大的孩子也是人,人的角度出发就是先成为一个三观,四肢头脑都健全了,用jiaoyuan的话说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管是要求还是排序,都说的很清楚了
--
FROM 114.254.174.*
保障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进入第一梯队就是赢,进入头部就是大赢,这是中学层面。
大学,211院校主流A类学科就是赢,往上赢面越来越大。
社会,对择业有自主选择权就是赢,有能力创业就是大赢。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就换一个说法,你觉得什么是赢
:
--
FROM 114.254.174.*
我们不想做限制太多的牛马,要做自主性强的牛马,情愿一直往下找立足点。
所以在学习一途,就是找到一个相对能有自由度的大学专业,保底,然后寻找发展机会。
所以我们不会选择成熟的热门专业,例如计算机。
【 在 Evazhang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胡思乱想完了不也是得当社会牛马吗?与其当一个有缺陷的,不如按照伟人的要求这么做,反正个人的高度是达不到,就听个比你眼界高的人的话
--
FROM 114.254.174.*
探讨!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幼儿的记忆容量有限,而且相当部分存储会在6岁左右抹去,重新构造存储生物单元。
: 幼儿园记忆大量知识,最终会被抹除,只保留小容量底仓,然后需要重新装载,之前大多无用功,且幼儿大量学习影响大脑6岁左右的生物重构,得到一个功能稍弱的大脑,就是高开低走。
: 6岁以前,应该大量玩耍运动,这会促进大脑功能的发育与重构,从而使大脑功能增强。
: ...................
--
FROM 114.254.174.*
小学还能保持,初中以后除了体育课,已经没有常态化玩耍了,督促娃也没用,情愿坐着看看平板,貌似很多娃这样。
【 在 almondwu 的大作中提到: 】
: 6岁之前运动玩耍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6岁之后鸡娃火力全开的话。运动玩耍和学习如何平衡才是贯穿K12的关键。
--
FROM 114.254.174.*
没讨论课内系统,讨论的是家庭的个人鸡娃状态。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啥特别神秘,或者特别难懂的“思考”啊
:
: 目前课内这套系统安排了的
: ...................
--
FROM 114.254.174.*
社会需求是教育集合的子集,就是僧多粥少,满足社会需求来说,没毛病。
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有冲突,所以很多人走出去。
整个世界都这样,短期内不用考虑增长,世界就是零和游戏。
说来说去,最终还是导入“战”的范畴,一战解千愁。
【 在 smallpapaya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的教育和社会的需要是完全脱节的。
--
FROM 114.254.174.*
标题就是这,但现实不是这样,我认为无效的过度鸡有点普遍。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家长信任学校安排,根据孩子发育来鸡啊
: 不自己立一个“系统”
:
--
FROM 114.254.174.*
我娃现在新初三,我最近都在考虑这个运动形式玩的问题
【 在 markliu2018 的大作中提到: 】
: 初中高中玩也很重要,很多知识是在休息之后才突然明白的。
--
FROM 114.254.174.*
小学喜欢踢足球,不过是几个孩子踢野球,小学没进校队,学校训练偏多,娃不想进队,自己在小区踢野球或其它活动,校队几个娃踢球像模像样,我娃就是野球姿势。班级间球赛娃总进球,最终输给校队主力球员多的班级。
初中校内足球兴趣班,每周有1次兴趣型训练,后校内足球赛,娃又进球了。教练要求娃进校队,娃不进,觉得训练有点多。教练找了几次,娃后来还是进队了,家离校远,我接送。
前段时间各校足球赛,娃不是主力,替补踢半场。第二局主力负伤,娃替补上场踢了多半场,进了2球。两局一胜一负,没出线。是我期望的,即进了球,又没出线。没出线好,不然我要接送,站外边等两三小时。
大学以后,我想让娃练摔跤,体型大练摔跤非常有优势,且实用。
【 在 almondwu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学没有培养起来一项运动爱好,初中以后就很难了
--
FROM 114.25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