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王虹和韦东奕的职业生涯比较是不是对奥数的沉重打击
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其他国家没有像中国这样大规模系统以考试竞赛为目的的奥数培训,所以奥数获奖的都是自发的对数学有强烈兴趣和超常天赋的天才;而中国的奥数培训基本上是以考试竞赛为目的的,imo金牌只能说明他智商足够高且善于学习和考试,但对于fields奖这样水平的数学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过早的应试教育甚至可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一直陈述的菲奖里有IMO经历的占比不低,是实际真实数据。
: 你最后陈述的是加了前提条件的,中国、奥数、里没人获得菲奖。
: 你最先陈述的是奥数训练充分的地方与菲奖无关,实际俄罗斯就有关系。
: ...................
--
修改:youyo FROM 218.249.94.*
FROM 218.249.94.*
我有时候就很疑惑,北京几个机构里面最有名的老师好像也就北师大北理工毕业的,他们能交给这些小天才们什么样的数学思维,培养出什么样的数学人才呢?不是鄙视他们哈,他们讲课确实讲得挺好的。
【 在 whatswr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找错对比对象了。韦东奕和王虹对数学的热爱都是发自内心的。只是一个参加了国际奥数比赛。王虹走的路更像八中少年班高考路线。结果殊途同归都进数学百花园。
: 中国的奥数人才培养机制确实有些为了奖牌而奖牌,为了升学而竞赛。那些自以为在培养数学人才奥数专家们,更多的是在毁人不倦
: 发自「今日水木 on 菜鸡互啄啄出优越感」
--
FROM 218.249.94.*
王虹的数学成就应该是公认的事实了吧,IHES的终身教授,陶哲轩和丘成桐的认可。虽然我也不懂,但我不认为是网友评出来的。反倒是韦神,更像是被网友炒起来的,虽然他肯定也很厉害。
至于姜萍,完全不可比较。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祖国强大了,人民生活条件变好了,没事就更喜欢吃瓜了
: 姜同学弄个预赛,就开始
: 王这热门候选,当然可能都是网友评出来的,又开始
: ...................
--
FROM 218.249.94.*
说的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而思高思优才好像差不多都这样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逗,有名的机构北大数院的都一堆。
--
FROM 218.249.94.*
一线是指国集高联之类的?我看学而思高思优才小奥的都差不多
要说数学方面成就突出的,似乎和家庭环境关系更大,从小能接触到真正的数学研究更重要。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线还是北大主力,小奥-省一背景,高联-金银牌背景,二试cmo-国集及以上背景
:
--
FROM 218.249.94.*
我也不太了解哈
就我看到的数学方面成就突出的,似乎家庭环境影响更大,从小就能接触到真正的数学研究更重要,而不是刷题。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什么出身的都得有工作,这么理解也没啥问题
: 北大数院里不愿意做培训的人更多吧,不可能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
FROM 218.249.94.*
现在IMO都得从小就参加培训吧,小学阶段感觉就是刷题,有的孩子还刷多个机构的题,课前课后都反复刷;当然,真正有天赋的孩子可能不需要刷题也能比较轻松的跟上。我个人认为这种培训对真正有天赋的孩子没什么帮助,对于培养数学人才也没什么帮助。机构的目的就是收罗一些有天赋的孩子为自己打广告,然后靠那些没有突出天赋的孩子赚钱。
评奖之类的确实不必太在意,不过数学的奖项我觉得比起其它领域还是要可靠一些,人为的因素相对少一些。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人认为IMO的刷题并不是常说的中高考的刷题
: 近十年,国内搞数竞的国集60%都没有继续学数学,再往前还好些,不觉得奥数和数学研究有什么可比较的
: 再说现代评奖就那么回事,没什么硬指标,什么时候破冰,都是一堆几代人努力的结果,感觉也包含着西方人如何评价中国人这事。
: ...................
--
FROM 218.249.94.*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我关注的是竞赛是否能促进数学天赋的成长和充分发挥,是不是有因果关系。
竞赛能起到一定的筛选作用,竞赛高手相比普通孩子取得更高成就的几率显著更高,这很容易理解。但这些竞赛高手如果不花那么多时间去搞竞赛去解已知答案的题,是否会取得更高成就?这至少是有可能的。从这一点来考虑,中国竞赛的内卷可能是有害而非有益的。
学术成就是在成年阶段,但成长发育是在儿童青少年阶段,中国的竞赛恨不得从幼儿园抓起,绝非好事。从这一点来说,打击小幼阶段的校外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至于中学竞赛,可能是有好处,但系统化的校外培训反而模糊了人才天赋上的区别,也不是好事。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术智商和竞赛智商肯定有区别,但从菲尔茨和imo成绩如此高的相关性来看,说明竞赛能体现出的天赋和能力远远不只是对付应试,如果各方面主客观条件具备,竞赛高手是完全可以取得很好的学术成就的。
: imo从技术难度上没有那么的高,但只有6个名额,对于中国牛娃们来说,imo只是副产品,主要是要争高考保送名额,僧多粥少,其实就是内卷严重,类似乒乓全运会。
: 考试牛并不意味着只会考试,只是不得已。竞赛只是用于升学选拔,选拔一旦结束,后面该怎么学怎么学,有多少学术成就主要在大学后的成年阶段,黄金一代出去了又回来又出去,这锅,中学竞赛不背。
: ...................
--
FROM 218.249.94.*
培训机构和老师的水平不够,不等于培训对象的水平不够。
就算是北大数院的,出来当机构老师的显然也属于水平不高的。
国外没有这么多培训机构,没有系统化的奥赛体系,反而能涌现出更多的大家。
如果从王虹韦东奕这个水平的数学人才来考虑,中小学的校外培训机构就应该被打击被限制。各种竞赛可以搞,可以由国家或者非盈利机构来搞,目的是选拔人才而不是赚钱。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帮助说明双方都水平不够,就这么简单
--
修改:youyo FROM 218.249.94.*
FROM 218.249.94.*
我不知道你说的体系是什么。
奥数和其他竞赛等等没问题,有问题的是校外培训机构,他们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选拔人才。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那句话,不要拿着结果反推,中国没菲奖,推不出奥数体系问题。
: 看看其他奖项奥数的比例,比如拉马努金,就说明不是体系问题。
--
FROM 218.24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