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王虹和韦东奕的职业生涯比较是不是对奥数的沉重打击
认知会让你明白别人在帖子里说什么,会知道数学里不同的研究方向没什么可比性,中国现代也不缺少个人的奖项和成就,比如中国第一个拉马努金的女性也是竞赛保送出身,菲尔兹破冰是需要时间的。
【 在 yumiz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吧 你这认知太夸张了 王拿没拿到奖没那么重要,人家学术成就已经摆在那里了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14.254.3.*
FROM 114.254.3.*
得不得和你陈诉的有啥关系
你拿得不得去印证谁和谁有没有关系,是什么样的一个逻辑呢,能证的出来啊
因为没得,所以和谁也没关系?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不是不能得,而是没有得,所以你在描述奥数经历和fields奖关系的时候,都绕不开这
: 个异常值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14.254.3.*
FROM 114.254.3.*
我说的是数据啊,你认为还有啥意思
奥数和菲奖是不同年龄阶段做的事,20岁和40岁以下,现在社会谁参加了谁没参加,参加的获得了菲奖和没参加的获得了,也都是正常的
好比初中年排第一,到了高中有人不是了,有人还是第一,一个道理,哪那么多复杂的情绪要表述。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菲奖得主很多有竞赛经历是什么意思呢?我猜测你是想说菲奖跟奥数不一定没关系
: 我只是提出反例说不一定有关系..
: 其实这俩很明显的是相关非因果关系,都源于足够的智商和充分的投入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14.254.3.*
FROM 114.254.3.*
说网友评出来的是菲奖候选热门这事,热门是真的吗?不见得啊。
并不是指谁获得了什么奖项和成就,数学奖项和成就中国现代数学学者不少人都能说一说,比如北大数院黄金一代等等,中国拉马努金获得者奥数出身的比例也不低,本就没什么关系。俄罗斯也重视奥数,一样有人获奖。
【 在 youyo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虹的数学成就应该是公认的事实了吧,IHES的终身教授,陶哲轩和丘成桐的认可。虽然我也不懂,但我不认为是网友评出来的。反倒是韦神,更像是被网友炒起来的,虽然他肯定也很厉害。
: 至于姜萍,完全不可比较。
:
--
FROM 114.254.3.*
别逗,有名的机构北大数院的都一堆。
【 在 youy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有时候就很疑惑,北京几个机构里面最有名的老师好像也就北师大北理工毕业的,他们能交给这些小天才们什么样的数学思维,培养出什么样的数学人才呢?不是鄙视他们哈,他们讲课确实讲得挺好的。
:
--
FROM 114.254.3.*
什么出身的都得有工作,这么理解也没啥问题
北大数院里不愿意做培训的人更多吧,不可能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 在 youyo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的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而思高思优才好像差不多都这样
:
--
FROM 123.125.174.*
个人认为IMO的刷题并不是常说的中高考的刷题
近十年,国内搞数竞的国集60%都没有继续学数学,再往前还好些,不觉得奥数和数学研究有什么可比较的
再说现代评奖就那么回事,没什么硬指标,什么时候破冰,都是一堆几代人努力的结果,感觉也包含着西方人如何评价中国人这事。
王的奖和那些拉马努金的中国人也没多大区别吧,教授成就也不代表的就必须获得什么奖,获不获也要时机,都不至于捧上天,更没必要踩着谁,数学方向很多的。
【 在 youy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不太了解哈
: 就我看到的数学方面成就突出的,似乎家庭环境影响更大,从小就能接触到真正的数学研究更重要,而不是刷题。
: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23.125.174.*
FROM 123.125.174.*
没帮助说明双方都水平不够,就这么简单
【 在 youyo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IMO都得从小就参加培训吧,小学阶段感觉就是刷题,有的孩子还刷多个机构的题,课前课后都反复刷;当然,真正有天赋的孩子可能不需要刷题也能比较轻松的跟上。我个人认为这种培训对真正有天赋的孩子没什么帮助,对于培养数学人才也没什么帮助。机构的目的就是收罗一些有天赋的孩子为自己打广告,然后靠那些没有突出天赋的孩子赚钱。
: 评奖之类的确实不必太在意,不过数学的奖项我觉得比起其它领域还是要可靠一些,人为的因素相对少一些。
: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14.254.3.*
FROM 114.254.3.*
还是那句话,不要拿着结果反推,中国没菲奖,推不出奥数体系问题。
看看其他奖项奥数的比例,比如拉马努金,就说明不是体系问题。
【 在 youyo 的大作中提到: 】
: 培训机构和老师的水平不够,不等于培训对象的水平不够。
: 就算是北大数院的,出来当机构老师的显然也属于水平不高的。
: 国外没有这么多培训机构,没有系统化的奥赛体系,反而能涌现出更多的大家。
: ...................
--
FROM 123.125.174.*
对于够得上奥赛获奖的人,机构并不赚钱,甚至愿意出人出钱,所以你觉得的问题出在全民参与身上。
【 在 youy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知道你说的体系是什么。
: 奥数和其他竞赛等等没问题,有问题的是校外培训机构,他们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选拔人才。
:
--
FROM 114.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