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看到的应试教育的不足
其实挺多的,应试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目的性太强,一切以拿高分为目标,但本来的目的是学习探索知识,这就造成了:
1. 不考的不学,或者没兴趣学,非常局限。但对于任何一个学科要真正学的好,那是要好奇心和兴趣,愿意比别人多走一步看看未知领域什么样。这可能也是应试教育造成没创新能力的根源。
2.要考的反复重复过多,导致大量时间精力浪费,还极可能造成对学习的厌倦。
3、过于追求偏题怪题,仅仅为了在考试中不失分。其实这些东西一辈子用不上,有这时间还不如出去跑几圈身体好点。
“我搞了十份真题,都做完了。我一定能拿高分”
“真棒。但是,你真的对学了什么了吗”
--
FROM 223.104.40.*
【 在 Thulium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还要应试吗?
:
我家孩子至少在小学阶段是不应试的,兴趣为主。当然这个和适当的练习做题不矛盾。
--
FROM 223.104.41.*
【 在 majianglin 的大作中提到: 】
: 非常认同楼主的看法
: 能讲讲怎么培养兴趣,引导好奇心吗
我就说我的经验。我家孩子天生喜欢生理知识之类,这个基本放手就是买书,完全没有功利性,人身上那些骨头肌肉之类赶上大学解剖了, 但这不是重点。
对于不那么喜欢的科目,比如数学,其实也是有方法的。就是别追求难题,但每天要学一点做一点题,量无所谓,不要和其他孩子比,使劲夸。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也能养成习惯不知不觉也学的很好。基本就按那本Atomic Habits推荐的做就行。我的看法啊,数学这种玩意小学基本就在初等数学打转,追求难题除非孩子喜欢不然一点意义都没,能联系日常实用为主反而好。
--
FROM 223.104.41.*
【 在 knann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都需要取舍和抓大放小。应试教育的不足,无数人可以写10万字的论文,多的没边了。但提出问题后呢?有价值的是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 至于否定现在的教育,完全不想考试,我觉得甚至有些可笑。我不认识清华大学的教授,也不认识清华大学的领导,没人给我孩子写介绍信进清华,也没钱给清华盖楼然后让孩子获得入学机会,所以别跟我说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写介绍信入学这些事。那种练练马术,然后免试入学的机会,跟我没关系。
我就说个教育方法。你愿意应试那种是你的选择。
--
FROM 223.104.41.*
就数学而言,我家孩子到现在也没见啥奥数难题,连鸡兔同笼这种都没,每天自学几页几年下来两三千页,因为用的英文课本,倒是习惯了图表解释日常现象,有些统编算是超前的概念,也有浅显的接触,比如切半块匹萨就知道了分数这回事(分数加减乘除是不会的),摸个骰子就有了概率的概念(算是不会的)。简单,让孩子轻松探索未知就好。
--
FROM 223.104.41.*
【 在 snnn 的大作中提到: 】
: 数学不搞奥数等于啥都不是。无非就是利用课外的时间囫囵吞枣的把课内该学的东西提前学了。早学晚学都一样。
:
我本来也没打算追求奥数,那玩意在我看来并没啥用处。其实你也是对的,早学晚学一个样。我就是培养个兴趣见识。看其他经济书之类会涉及到概念能看得懂而已。
--
FROM 223.104.41.*
【 在 Thulium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要准备参加中考高考吗
:
不参加。
--
FROM 223.104.41.*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忘了有个东西叫大学吗
: 对某些事物感兴趣,大学去学就完了
:
那是你的打算啊。我是打算培养孩子多方面兴趣知识的,所谓通识教育。
--
FROM 223.104.41.*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弄呢?
: 高中要准备高考,初中准备中考,小学倒是有时间,但是过了6年,基本啥东西都忘的差不多了
:
并不会啊。小学能学的东西很多,也未必就忘记。到后面感兴趣接着学就是。我努力让孩子明白一件事,数学是拿来用的,也比较有趣,不是用来难为人的。后面可能让孩子接触点数学史这种。
--
FROM 223.104.41.*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弄呢?
: 高中要准备高考,初中准备中考,小学倒是有时间,但是过了6年,基本啥东西都忘的差不多了
:
你要说搞点难的数学,对于我现在的打算最多就是AP课那种。还没太仔细了解。没准过两年让孩子接触下看看效果。
--
FROM 223.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