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挫折教育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申请经费的时候都说问题很多很大没解决,写文章做报告的时候都吹自己解决了什么什么问题。和五角大楼找国会要钱一个套路,当然全世界也都差不多。我也不能说他们做得不对,但目前还不成熟那是他们自己承认的。
如果是评审正式论文,我会拒绝。BBS上聊天,我也不会把话说死。至于那种民科,和专业科研的差得远了,所以才会上来就不留余地。
【 在 smallpapaya 的大作中提到: 】
: 换句话说,你不是研究这个的,但可以指责专业搞这个研究的不对,也没依据。
--
FROM 114.247.52.*
得了,一边去吧
要说自恋,妄想,你还是先看看你自己吧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挫折教育是错误的,是个心理学常识,远不到能申请经费的程度。即便是文盲,凭人的本能直觉,也不会希望亲近的家人无端给自己制造挫折和痛苦。动物都知道舔孩子,而不是咬孩子。
: 你妄想挺多的,不要以为不是精神分裂就没有妄想。比如曾经很多人以为猫是神,万寿无疆,就是一种妄想。如果不能主动反思,只能等撞南墙反思了。我好意提醒你避免犯错,你却不识好歹,执着于维护自恋,这本身就是不能正确认识现实的表现。不过现在社会你这样的病人挺多的,也是时代的问题。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5」
--
FROM 114.247.52.*
OK,那我们可以正经讨论讨论。
1. 可能我所说的挫折教育和你认为的不是一回事。比如说,两三岁的孩子想玩手机,不让玩就哭闹,但我坚决不让他玩,算不算挫折教育?还是说就该顺其自然他想玩就玩?五六岁的孩子特别怕输,我让他踢足球,训练中对抗经常失败,参加比赛输多赢少,算不算挫折教育?还是说就应该保护他不让他经受失败沮丧?
2. 那些动不动就suicide的孩子,是因为抑郁,还是因为心理应激?我认为青少年阶段因为心理应激的更多,成年(大学及以后)抑郁更多,抑郁是长期的影响。
3. 抑郁是遗传因素还是后天因素?生命早期(学前和小学低年级)经历有多大影响?所谓的快乐教育以来,抑郁的青少年是多了还是少了?我认为有先天因素,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后天影响更大,早期没有经历足够多挫折失败的,青少年阶段更容易因为挫折失败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之后也更容易抑郁。
这方面我确实不专业,仅就我能经常接触观察到的十来个小孩和几十个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我和周围人的经历而言。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挫折教育是错误的,违背心理学理论,是有害的,会制造和加重孩子的抑郁。这是讨论的焦点。谁不承认这个基本事实,谁妄想症。稍微问问ai或者看任何一本心理学科普,都不会认为挫折教育能预防抑郁症。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5」
--
FROM 114.247.52.*
我同意你的观点,前面也说了小学三年级以前最重要的两件事,第一就是基本正确的三观。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问题是存在的 但根源不是挫折教育
: 而是孩子有正确的三观 以及对周围的人和事有正确的预期
: 孩子需要明白家长可以比外人有更高的包容度 同时也要明白即使是家长 也不可能无限包容
: ...................
--
FROM 114.247.52.*
这就是自以为是了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另外,你推崇挫折教育,原因并不是出于关心孩子、避免抑郁,而是你主贴里说的,“小时候被爸妈打骂,被老师打骂,被路人打骂,跟别的孩子打架骂架,一路就这么上来的。”。你只是希望合理化自己的苦难,让孩子再经历自己的苦难,打着教育和防抑郁的幌子罢了。
: “我们小时候都被打骂”,这本身就不是事实。虽然过去打骂孩子的现象比现在普遍,但仍然有很多人是被尊重和疼爱长大的,只是你自己不幸没有生在有爱的家庭罢了。社会的进步体现在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做你小时候经历的事。否则裹小脚的年代离婚率低,生育率高,是不是应该恢复裹脚来提高生育率呢?精神病。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5」
--
FROM 114.247.52.*
呵呵你的脑子才是坏掉了吧,总以自己的心理来往极端推测别人,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显然不知道一些常识性结论。然后为了逃避学习,就用现在存在乱申请经费的现象,来否定一个学科所有的价值。按他的逻辑,任何科学都不值得学习了,哪个领域没有乱申请经费的。这人就是小时候挨打,脑子打坏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5」
--
FROM 114.247.52.*
你们自娱自乐吧
【 在 smallpapay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一直就觉得不少人基本逻辑思维欠缺。即使高学历。还是教育出了问题。
--
FROM 114.247.52.*
这我也同意。
但我认为底线之上还有一些有弹性的线,不存在非黑即白的线,也不能等孩子触碰底线了才开始教育。我觉得孩子碰到线了,不能按他的意愿做了,就算是一定意义上的挫折。
底线这样明确的反倒好办,但还有很多问题不太明确。比如和别的小朋友打架,能不能打?打到什么程度?赢了输了怎么办?
关于规则,大人都知道大部分规则是有弹性的,但怎么让小孩认识这些规则,这些线?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除非孩子天生跟家长三观相合(这几乎不可能
: 否则就一定有冲突
: 家长要做的就是坚守底线
: ...................
--
FROM 114.247.52.*
这个也有可能,心理有问题的就不搞体育了,或者上不了体大。
职业球员的也出过代斯勒这样的抑郁症,好像还有个守门员还是什么位置的抑郁suicide了。
但总的来说,体育活动有益心理健康,应该是没问题的。
【 在 icerain999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和体大的老师聊天,他们说他们的学生从来没有心理问题。 ” --这个会不会是幸存者偏差?
:
--
FROM 114.247.52.*
我的意思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便是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不同的解答。
比如打人,对方侮辱你,能不能打?打赢了要不要道歉?打输了要不要报仇?这些都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多时候没有明确的规则,得靠孩子自己体会。
关于挫折,我觉得孩子不能得到他的满足不能遂他的心意,就算是挫折了。这个和世界观人生观确实相关,但又关系不大。孩子要玩手机,看着手机在那里就是不给他玩,我觉得他是有挫败感的。孩子不愿意参加比赛,哄着他参加比赛然后输了,这也算是挫折。但我觉得这些都是必须的,他不想经历也得接受。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 你还打算什么都替孩子规定好啊
: 比如打人这种事情 基本的规则是首要保护好自己 然后绝对不先打人 挨打了能打过就打 打不过就跑
: ...................
--
FROM 114.2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