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讲数学培养的帖子别信
【 在 losttr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完全是误导人,本人小学学渣(数学从来没及格),中学数学变好,大学里面选修数学专业课都是轻松过,现在辅导大儿子到初中数学还可以(初三能够偶尔满分)。
: 孩子学习数学的最大动力就是兴趣,如果不能建立起兴趣,形成快乐的正循环,基本上很难持久。
: 很多人知道兴趣是动力,但是如何建立兴趣就很少人会做了,我的理解要做两方面的内容
: ...................
你说的和那位说的矛盾的地方在哪里?都是以兴趣主导吧。
--
FROM 111.199.85.*
【 在 one23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的挺真实的,确实是兴趣最重要。不过难办的是现实中很多娃都失去了兴趣,问题是怎么找回这个兴趣
因为很多人把数学当作难为孩子的工具,而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
FROM 111.199.85.*
【 在 losttr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讲了我的经历就是因为我自己是从差生变成好生的过程,所以我现在能够理解一个差生看到数学题脑袋都大了,特别是看到一大堆数学书籍,那是一种恐怖的噩梦,但是大人感觉好像没什么问题啊,你看父母也没逼迫你,你做的不好家长也不怪你,再加上虚假语气的鼓励,岂不知做不出来题目已经有一个无形的评价体系在告诉孩子,你很挫,兴趣点完全不能培养起来的,如果要想真正的培养兴趣,可以把数学思维折算到一种娱乐方式,一种不能有强输赢结果评价的方式,当然不一定是搭积木和拼接,再加上一个跟孩子水平差不多的数学菜鸡跟他互啄,他会有一种很强的游戏感,每次提升一点点,兴趣才有可能建起来
应该是没啥矛盾的,都是以兴趣为引导。那个帖子推荐的大部分是动画片和英文数学教材,相对比较简单也很有意思。我家孩子同时用中文统编教材,学习探索那本教辅和英文教材和课外读物,IXL之类。比较下来,国外的教材更容易理解自学,也更联系应用。有些家长一味追求脑筋急转弯的难题,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兴趣和信心。
--
FROM 111.199.85.*
【 在 rivaldo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是被逼的,教育系统比较单一
:
现在的有些数学教育的初衷就是拿来难为人,而不是学习数学。
--
FROM 111.199.85.*
【 在 rivaldo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们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范围还行(毕竟是照搬),但教学过程和考试方法太要命,太浪费时间精力。有这功夫咕嘟,不如早点学大学数学课程
我这同时用中英文教材,比较下来还是不一样。英文引入概率之类很多概念都很早,虽然简单。特别重视图表和估算。数学课外书给小学孩子看的也有欧拉路径这种,用故事的形式讲解。
--
FROM 111.199.85.*
【 在 hatea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显然有遗传,就看遗传没遗传到了。XY,aa,AA,Aa?
: 我家从我爷爷开始数学好,我爸5岁上学当地学校老师给个外号小华罗庚,我数学幼儿园好到高中,我娃也是数学好。这个遗传很明显了。我们连续几代都是计算力强,家里每周末传统玩24点和斗地主。
:
要这么说我家可能有外语基因。
--
FROM 111.199.85.*
【 在 hatea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额,基因里面没有外语这个基因。。。。要说智商,搭得上的是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 语言能力这个,是学啥语言都快
我倒是没觉得快,但往上数三代,至少一门英语都是精通的,家族里也有精通五六门外语的。可能就是个传统。
--
FROM 111.199.85.*
【 在 hatea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就不是遗传,文雅点叫“传承”,通俗点就是家里习惯学这些
也可能是。不过也学的都很好。这个倒是可以靠着吃饭的。
--
FROM 111.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