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们有必要继续上信奥集训队吗?
五下是怎么参加CSP-J的?CSP-J复赛一般是10月份,要么五上,要么六上。如果是六上仅靠自学拿到J的二等奖高分,还不错。要看你是哪个区的,学信奥就两个区,西城和海淀,其它区就算了。如果在西城,赶紧去找西城实验的胡伟栋,最好是能到他那上课(免费的),还有机会进西城实验。西城想走信奥,如果不进西城实验也就可以放弃了。如果是海淀,这个成绩六小强里的首师附还有希望,去年的海淀区赛不知道有没有参加,如果复赛一等奖,进首师附还是可能性很大的。海淀的娃如果小升初进不了六小强,也最好就放弃信奥吧。
--
FROM 120.246.105.*
现在很卷的,初升高再搞信奥根本来不及了,高一就得进省队或者国家集训队了。在北京想搞信奥就是初中进到海淀六小强+西城实验,否则就不要想这条路了。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区关系也不大,够优秀有潜力,小升初或者初升高都可以跨,甚至感觉中途都有跨的,不知道怎么操作的
--
FROM 120.246.105.*
只有小学在外面搞,上初中之后都是学校的教练带着搞,初中之后在外面的培训班是不行的。现在学校的教练都很强很强,并且这个是几乎要每天训练的跟练体育一样,培训班是做不到这个强度的。培训班一个星期上两次课都算多的了,只能算是业余队,在学校训练就相当于职业队。并且学校有很多资源,是培训班想都没办法想的。举个例子,学校可以联合全国很多牛的中学一起每周搞比赛。打个比方,在学校训练就相当于在欧洲五大联赛每周天天训练,还有和强队的正式比赛,在机构就是自己在足球学校练练,连中超的强度都达不到。
【 在 math1008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学校对竞赛结果是决定性的吗,
: 如果不在这个学校,自己上外面的培训班,可以达到同样的结果吗,同一个小孩的话。
--
FROM 120.246.105.*
你说这两年进国集的,倒推回去小升初是五六年前,那个时候大家都还卷奥数呢,所以现在进国集的是从初中开始学信奥的。但是这两年你从初中开始学根本就没戏了,这两年奥数被打压后,学信奥的小学生指数级上升。所以五六年后进国集的基本都是小学开始学的。你初一如果才学,别人都csp-s快一等奖了,教练也不会在你身上花精力的。当然也可能有极个别的个例,天才,咱们只说统计学意义上的大多数。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指的不是学,感觉有些学校发现苗子后,未必都能在非升学期间把人弄过去,我看实验那位应该是中途过去的,其他学校不知道有没有
: 另外从高一开始考,2年也可以满足条件进国集吧
--
FROM 120.246.105.*
在学校几乎每天都是教练带着练,和自己在家练,差别还是很大的。
CF,AtCoder这种在家比,只能说强度很小。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比赛,而是比赛完后的总结和补题,把比赛里每一道题搞懂,并且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种你在家,没人指导,做完就做完了,睡两天,这道题都忘了。
到后期平均一道题真正弄通可能是要花数个小时以上的,自己在家,除非家长能指导,要不然就是耗时间了。
【 在 math1008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几点,我整理一下啊,
: 1)强度和频率,学校也不可能每天上课,大部分还是自己在学校机房练习,和同学一起吧。
: 我在家也可以每天练习。但是没有办法跟同学一起。
: ...................
--
FROM 120.246.105.*
强度很小的意思有两点:
1. 在家很舒服的环境做题,和一群人全神贯注的做题,强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人都是环境的动物,不放到那个环境下,很难激发出那种状态。
2. 比赛更大的意义在于补题,做题+补题是一体的,不止是信奥,语数外也一样。自己在家做完就结束了,意义很小。
【 在 math1008 的大作中提到: 】
: “CF,AtCoder这种在家比,只能说强度很小。”
: 这个没懂意思,也是几题几个小时的比赛,为什么强度很小呢。
:
: ...................
--
FROM 120.24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