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低于预期的早培
曾任人大附中校长的刘彭芝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早培班’的目的,在于选拔超常儿童进行早期培养。作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早培班’力争把选拔的超常儿童培养成中国未来的杰出人才,它与‘小升初’无关,与中考、高考也无关。”但实际上,早培的办学方向有些偏离这一目的。
选出的早培娃都是牛娃。问题是学校侧重于把他们培养成竞赛选手,从中选拔出竞赛高手,以此为校、为国争光。这就导致部分科研好苗子的精力和时间被耗费掉,甚至因竞赛成绩不理想而焦虑失落,最终沦为普通人。
--
修改:Yanght56 FROM 120.245.116.*
FROM 111.197.238.*
参考文章:
“人大附中早培上岸的'神童'们,后来怎么样了?”
--
FROM 111.197.238.*
我参考的文章是:
“人大附中早培上岸的'神童'们,后来怎么样了?”
实际上,这些牛娃大多数都被卷入竞赛,并得到竞赛培训。
【 在 kls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对早培有误解,早培是语文集训队。学校不管竞赛,自己出去卷。实验,十一,北大附,最近加上101,这几个校内竞赛投入大
--
FROM 111.197.238.*
师大实验竞赛选手开始接受竞赛培训的年龄相对大一些。
【 在 klsy 的大作中提到: 】
: 早培对学生的竞赛培训,远远少于我上边提的其他几个学校
--
FROM 111.197.238.*
我觉得,还是教育部搭桥,让名牌大学到人大附早培班把部分15岁左右的成绩优秀的牛娃(非顶尖的竞赛高手)在他们同意的前提下招收到大学里为好,以保护这些优秀的孩子。
--
FROM 120.245.116.*
既然允许人大附和十一公开掐尖,暂时就在这哥俩搞试点呗。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么问题来了,优秀的认定标准是啥?
: 阳光高考,我们的国情,必须要拼量化的分数。
: 还有,人大附可以,那十一,实验,四中15岁的优秀的牛娃可不可以呢,推而广之,全国那么多名牌中学的牛娃可不可以呢?僧多粥少,怎么办?那还是继续考试竞赛吧。
: ...................
--
FROM 120.245.116.*
从国家的期望的角度看,另一方面从部分早培生的角度看。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竞赛和升学角度看,早培是高于预期的,如果可以免去中考,高考,可能就向着你希望的方向上努力了。
: 早培的选人方式确实是相当科学且高于预期的,连补录都有同届学生作为参照一起参与,把选出的有实力的苗子放到一起,竞争成就了好成绩,学生们更多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学生的勤奋和家长的努力,加上早培一群敬业的竞赛团队老师,竞赛成绩快成流水线了。
--
FROM 120.245.116.*
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要找到解决钱学森提出的问题的途径。
【 在 evergree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这个角度讲,丘成桐的做法有一定道理。
:
--
FROM 120.245.116.*
其实是国家在人大附和十一搞试点呢。八中也是试点。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家能有啥期望,有期望早早培养就不让去参加高考了,这项目就是个体行为,可能目标方向与项目所提的初衷有些变动吧,为要成绩结果而改变了。
--
修改:Yanght56 FROM 120.245.116.*
FROM 120.245.116.*
不妨再搞些少年通道,与我们这的儿童通道相连。
【 在 Sl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通道早就有了。有的已经存在了数十年了。远的像中科大、西交大少年班,近的如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
--
FROM 120.24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