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小学几年级可以看出孩子的学习能力
容易看出来的是记忆能力及模仿能力,理科思维能力不容易看出来。
年龄小的孩子,思维能力稚嫩,体现的可不是聪明,需要模仿的好才符合成年人的评判,才能表现出聪明,模仿而输出的各类表象并不能体现孩子的核心学习能力,只是相较于比较笨记忆模仿能力也不行的孩子要学习能力强一些。
【 在 bibobell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是看着答案回答问题
: 韦东奕别说小时候了,现在看也看不出聪明来
: 还有楼里面很多人都在说自己认为的聪明的特征,基本都是撒贝宁类型的,就没有一个韦东奕类型的
--
FROM 202.160.158.*
不容易看出来韦东奕的能力,他父母是教授,他父母是明白的。
如果父母能力不行是看不出来的,需要在同领域具备相当的了解,才能判定孩子在兴趣及努力之外是否有天生的学习能力加持,是否达到了高于必要学习时间之外的收获。很多人会把必要学习时间的成果归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强
【 在 vegetble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啥看不出来,只要你和他朝夕相处,分分钟看出来
--
FROM 202.160.158.*
确实没见过超常儿童,见过的都在合情合理的范畴。
【 在 vegetble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么说是因为你没有见过超常儿童,如果你遇到了,你就知道了,从2岁开始,基本上非常明显,有时你要承认人和人的差别比人和狗大
: 不过,超常有时候启其实也没有卵用,因为人是要混社会的,混社会要靠情商,因为社会上大部分都不是智商超常,有句话说的好,性格决定命运,而不是智商决定命运。其实性格也是天生的,基本上2岁也能看出来了,当然后天也能弥补一些。
--
FROM 202.160.158.*
是能看出来一些,但现实中并不一定可靠,也不一定准确。
我也两娃。
大娃接受概念太快了,接触一半就说“懂了、简单”,往往让人无名火起,“你懂啥了?”揪着他一顿探讨,发现有时确实懂了,思维敏捷不易晕,感觉就是快;有时懂了个毛,把问题想简单了。现实中就差距大了,潜意识里还是认为大娃聪明的,但现实不断摧毁你的认识。是我们的评判层级太低或太片面吗?
小娃感觉就慢得多,能框架性迅速听懂,但自发产生多种疑问,表面上知道了规则,自我疑惑使其觉得不怎么懂,然后就一个傻样。现实中表现比大娃强,很多次的表现证明他记忆力不出色,测试他的记忆力也产生很多搞笑的过程。在未追加练习的情况下,考试成绩总是高于我们的预期。
我感觉我们主流的评价标准是有问题的,评价体系还是注重于表象,注重于即时评价,评价维度不高不丰富。
补充一种我产生的感官感觉:
我和大娃对攻,大娃比我快,但我能挡,同时能找到他的漏洞反击,往往是一击毙命的;大娃的攻击多次体现路径怪异,仔细思考后,发现大娃没走正统简洁的思路,他的思路让人费解且易于出错且涵盖不一定全面,但做为对手感觉能抵挡且往往对他的进攻是一锤定音的。
我和小娃对攻,小娃面无表情不出招,我攻,我攻,我再攻...
有两种结果。
1,小娃说“我明白了”
2,小娃突然出招,很平淡无奇,我的漏洞被他抓住了,我就感觉“靠,怎么从这儿来一下,我怎么忽略了”,这种情形出现过多次以致于我形成印象。
【 在 Egois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能看出来一点吧,我家两娃,一个对规则更敏感更有兴趣,对抽象概念接受度更高,更擅长知识迁移,另一个明显慢一些。
:
--
修改:scubawh FROM 202.160.158.*
FROM 202.160.158.*
我感觉中上到早培这些差距均不是天赋为主导,天赋占一部分,主体是资源差异积累及有效努力差异积累。
另外低年级看到的差异具备欺骗性,外界环境渗透干扰太多,4年级之后有个初步分层,但分层主体是资源及有效努力造成的,所以也具备欺骗性,包括初二。
长年的偏差积累,本就具备优秀选手更优的能力基础,所以对高中也会有正向影响。
学习能力是一个变量,智商也是一个变量,天赋基本是常量,天赋不好判定,通过天赋看学习能力不靠谱,除非具备某种直接通顶的天赋,但讨论这种天赋没意义。
【 在 Egois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觉得中间档的这点天赋差距不是很重要,反正实际操作都是日拱一卒。两个娃脾气秉性有差异也很正常,我倾向于是天生的,父母尽量辅助匡正一下,别跑太偏。
:
--
FROM 118.21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