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本中鸡娃的深层含义
类似
有一个担心是,
父母参与过多,到中学时父母的参与度不足,孩子会不会很不适应。。
【 在 littlebenben 的大作中提到: 】
: 趁上中学前,一张白纸,可塑性比较强,浅层次目的,带着学习,运动,打好文化课基础和身体基础。
: 深层目的,通过日常学习,运动,玩,做家务,干活,和同学老师相处,其实都是在围绕培养小孩努力,坚持(不搞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情商(和人相处),逆商(打不死的晓强)这几个品质的塑造
--
FROM 14.19.38.*
这个参与程度真的好难把握
实际我感觉有不少事情尤其杂事(比如安全教育啥的看视频做题的)还是包办了
这样他们才有时间去玩
有些学习上的事情,还是我自己看懂后再教(相当于一对一教育了),
初中就没这个时间和机会了
【 在 littlebenben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中的观点,初中以前可塑性比较强,可以引导。上了初中,身体智力发育接近成熟,自己的独立想法越来越强, 参与度减少太正常了。引导,培养,干预, 参与也不是包办代替,几乎他能自己干的事,现在都让他自己干。
: 小学大人参与度>中学大人参与度>高中大人参与度,参与越来越少
--
FROM 14.19.38.*
感觉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是普通篮球 想打控卫(比如定位在小学校队控卫)
一定要早点培养持球和视野
先发优势很重要。。。而且随着比赛越多得到锻炼越多,能力越高球权就越大,正反馈
【 在 littlebenb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行,不过不急, 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不晚
--
FROM 14.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