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邓明扬:追忆数竞年华(zz)
数学有通用符号和术语啊,写英文数学论文和用英文日常交流是两码事。两脚猫的英文也可以发国外期刊,做国际学术报告。
【 在 Hxy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解答
:
: 1.能翻译数学解答的老师 也都是难得的复合型人才;起码能看懂才能翻译吧。
:
: 2.并不怀疑小乖英语的水平;
:
: 但就和这种竞赛同学的交流,他们的生活里,留给【其他】学科的时间和精力,其实非常的有限。
:
: 如果从其他同学,英语数学推测,去美国读书的初始阶段,小乖同学还需要【努力】适应一段日子。
:
: 比如:可能他【听懂课程】的压力不大;但是自如表达自己【数学】观点,这就要再磨练。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
FROM 114.241.15.*
如果要求英文作答,他们早就会训练,就那么几句套路话,刷题刷解题思路的时候就已经练了无数次了,有啥难的。
【 在 Hxy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主要是数学竞赛是【现场】做,
:
: 如果用英文答卷,至少主要的逻辑表述语句,还真得背下来,
:
: 而且要正确、全面、系统;
:
: 写论文那就是,既可以来回修改,也可以网上查表述;对比起来就压力【稍微】小一些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
FROM 114.241.15.*
近代鸡娃背新概念就是从他开始的,简单粗暴有效
【 在 Hxy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可能是我表述不清楚
:
: 并不是担心什么,人家的学习能力,就是适应也很快。
:
: 说的是:这种留学生活,即使对于小乖,也会存在一个适应期;特别是语言的适应
:
: 而他竞赛的经历,使得英语学习的总投入,也会有一定限制。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
FROM 114.241.15.*
读好几个博士后是因为没找到正式职位!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好几个博士后的也不是为了研究目的,更看重的是荣誉与资历,这本就是中国学术界的弊端。
: 还有一点就是你所提的“并不需要学到极致”,如果不是你的方向,在那个方向学到极致也只是验证了别人的研究成果而已,而我们的学习引导大方向还是指向工科的,这造就我们的全工业体系人才充沛,真正搞学术研究的还是少,要给名誉砸钱才行。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
FROM 114.2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