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反而把孩子惯坏了?
别听他扯。很多人分不清“批评”和“攻击”。批评应该对事不对人。比如孩子做错题,楼主可以批评孩子会做的题反复出错,可能是计算过程太快,或者缺乏检查环节,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练习提高专注度和准确率。但楼主上来就针对人评价“粗心大意”,孩子反击“谁不粗心”,楼主感觉孩子不驯服,加大力度攻击“错多少回了,能不能用心”。从一开始楼主就没有什么温柔的坚定,而是因为对结果不满意而攻击别人来发泄。事实上不存在“粗心”这回事,任何小失误、笔误口误都反映了一种潜意识。会做的题粗心做错,可能是对做题本身的抗拒,也可能因为学习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潜意识不希望成绩好,让幕后主使满意,等等,总之是对学习存在负面情绪。很多家长对粗心的愤怒超过分数低本身,就是因为把粗心看作有能力满足家长却不合作的态度。成年人工作都有过粗心犯错,但情书从来不会写错,因为情书才是自己真正想表达的内容。孩子反感学习是很正常的,如果连粗心都不允许,可能会以更激烈的方式表达。会做题但粗心,已经比不会做强多了。如果孩子真正感受到是为自己而学习、分数是自己而非父母想要的东西,自然就不会再粗心。
【 在 lixiang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想继续请教一下,您能做到“理解。愧疚。认错。行动。”这四个步骤,是天生的还
: 是有什么契机?大概是在什么年纪开始能做到的呢?
:
: ...................
--
FROM 115.171.24.*
讲得好。我想补充一点,温柔而坚定的前提是接纳,就是接纳孩子对父母呈现各种反应,在此基础上温柔而坚定地进行教育。温柔而坚定实际上是父母对自己做父母方式的一种选择,而不是为了换一个定做款式的孩子。就像做好人是因为自己向往善良的品质,而不是为了外界赞美,没有赞美做好人就失败了。楼主感觉在做一笔交易,自己温柔而坚定了,孩子就应该性格好明事理,就没理由发脾气。实际上一个完美的孩子根本不需要父母,也不需要温柔而坚定的教育。温柔而坚定只是最不会伤害孩子的方式,不是让孩子对父母好的方式。就像给孩子喝开水而不是生水,是尽可能保护孩子健康,不是如果孩子生病,那喝开水就是错的。
【 在 knight9 的大作中提到: 】
: 温柔而坚定是态度上和善,但是坚持原则。您举的这个例子,孩子因为粗心大意做错了题,您要孩子下次再也不粗心大意了。您思考下,这个案例中您需要坚持的原则是什么,具备可操作性么?您要孩子承诺的是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孩子不愿意承诺,那是不想哄骗你,说明之前你们沟通得还可以,否则死猪不怕开水烫,应酬您一句多方便?改换以下,您说,下次遇到粗心大意的问题,说着这块还不熟练,咱们就做3道同样的题目,可以不?达成一致了,无论下次孩子如何说,您都要求孩子完成三道题,绝不妥协,这才是温柔而坚定。
: 然后是第2个问题,孩子不习惯家长"不温柔"的态度,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孩子说得对。您既然觉得态度温柔是对的,那执行的时候,因为孩子行为引发自身的情绪原因,导致动作变形,不温柔了,确实是执行得不到位,您可以选择事后跟孩子谈谈这个事儿,妈妈也不是完人,妈妈也会有情绪。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的态度确实对长辈不尊敬,如果您在乎这个,您需要长期训练她,比如要求她不可以顶嘴,否则您就不理她或者给她什么样的惩罚。但是,要注意,如果训练孩子不顶嘴,获得孩子内心的真实反馈的机会,就会大打折扣。您要意识到,您每训练孩子一项行为都是有利有弊的,单纯的看到好处,而不接受负面的部分,是不可取的。
: 总结,您举得这个案例,是您提出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要求孩子承诺,孩子比较单纯,做不到又不愿意应付您,所以没有给出您希望的承诺。您认为这对孩子来说是小事儿,孩子居然不能承诺,于是生气了,态度发生了变化,孩子不习惯您的态度变化,关闭了沟通渠道。
: ...................
--
FROM 115.171.24.*
“惯”是个很模糊的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孩子的任何问题归纳为“惯坏了”。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没有挨饿受冻每天挨打,那孩子就是惯的。和拒绝996就是懒惰异曲同工。油盐不进的小祖宗,排除自闭症等病理因素,肯定是跟家长学的。如果一个人天生就会油盐不进,那也不需要后天教育,直接派上前线,肯定不会被策反。
【 在 freemm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在于不论大人孩子要讲道理,得听得进别人的建议。。。。现在多少孩子被惯的不讲道理,温柔而坚定?呵呵呵,是没见过油盐不进的小祖宗吧。。。
--
FROM 115.171.24.*
难执行就不执行,接纳人人会粗心就好了。考清华的人也会粗心,考三本的也会粗心,最终成绩是扣除粗心部分,真正掌握的知识决定的。改掉粗心多10分,三本也上不了清华。既然粗心是潜意识决定的,意识层面认错愧疚之类100步,对粗心也没作用。还会因为压力增加而加重粗心。
【 在 lixiang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真能学会这四步骤也挺好的啊,我是真心希望能学会的。
: 您这个自然不会再粗心,也好难执行的感觉。
:
: ...................
--
FROM 115.171.24.*
潜意识两种办法改变:1、生活体验,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简称被爱。2、花钱做精神分析,前提是找到好的分析师。二者共同点就是需要相当的运气。
【 在 lixiang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不是可以努力去改变潜意识呢?
:
: 难执行就不执行,接纳人人会粗心就好了。考清华的人也会粗心,考三本的也会粗心,最终成绩是扣除粗心部分,真正掌握的知识决定的。改掉粗心多10分,三本也上不了清华。既然粗心是潜意识决定的,意识层面认错愧疚之类100步,对粗心也没作用。还会因为压力增加而加重粗心。
: ...................
--
FROM 115.171.24.*
古人不是弱智,而是意识形态不是人本主义,而是训练奴隶。君要臣死,父要子亡,埋儿救母,体现的是每个个体存在的价值是为了更高阶层服务。训练奴隶和牲口,和教育独立人格,方法当然不一样。棍棒只能出马戏团,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驯服的动物,棍棒肯定成功。当然,也有马戏团老虎吃驯兽员的意外发生。
【 在 squirrelch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人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并非古人集体弱智才这么说。
:
--
FROM 115.171.24.*
没有独立人格的父母百分百会选孝子,有独立人格的父母百分百会选人格独立的孩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悲剧和喜剧都呈现家族性,很难被打断。不同国家还会呈现民族性,延续上千年。所以公共教育、文化启蒙非常重要,否则重复地轮回没啥意思。
【 在 lixiang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孝子和独立人格之间,多数人会选择孝子吧?
:
: 古人不是弱智,而是意识形态不是人本主义,而是训练奴隶。君要臣死,父要子亡,埋儿救母,体现的是每个个体存在的价值是为了更高阶层服务。训练奴隶和牲口,和教育独立人格,方法当然不一样。棍棒只能出马戏团,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驯服的动物,棍棒肯定成功。当然,也有马戏团老虎吃驯兽员的意外发生。
: ...................
--
FROM 115.171.24.*
独立人格打不断,就像婴儿能长大成人,成人不会退回婴儿。所以权力阶层很难鼓励人格教育,都有自己的想法,就不会任人摆布了。西方的启蒙运动只是把人从神的手里解救了出来,但还没从神经病手里救出来。
【 在 lixiang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一边打断孝子轮回,一边打断独立人格轮回,两者的家族和民族搞互换?
:
: 没有独立人格的父母百分百会选孝子,有独立人格的父母百分百会选人格独立的孩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悲剧和喜剧都呈现家族性,很难被打断。不同国家还会呈现民族性,延续上千年。所以公共教育、文化启蒙非常重要,否则重复地轮回没啥意思。
: ...................
--
FROM 115.171.24.*
1、教育目的不是让世界达到理想状态,而是让孩子能成长为健全的人,获得正常人应有的能力和自主性。2、峻刑严法更不会有理想状态,只会让个体和社会都扭曲,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3、社会不存在理想状态,你有这个想法实际上就是希望用自己的观念去控制所有人,这就是古代封建思想深入潜意识的结果。
真正的理想状态就是多元化的状态,在不侵犯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每个人有最大的自由。惩戒应该惩戒的是损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而不是惩戒某种观念和价值不符合正确的标准。更不能在教育环节,孩子并没有伤害谁的意图时,通过惩戒要求孩子放弃自我选择来满足家长的意志,放弃自己唯一的生命来替父母过活。这和杀人没有区别。孩子是独立的存在,不犯法的前提下就是可以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孩子不是满足父母理想的工具。
【 在 squirrelchen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说这句话对,只是有道理。
: 如果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在每个个体完全随性所欲,毫无拘束和惩戒的状态下达到理想状态,那也是太天真了。
:
--
FROM 115.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