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社区手机版
首页
|版面-儿童教育(ChildEducation)|
新版wap站已上线
返回
1/1
|
转到
主题:那么,人教社教师用书为何用“斯”?
219楼
|
a710
|
2022-10-29 12:33:34
|
展开
这就是当代的指鹿为马。把大家伙当傻子。这可是一大群人,不是哪一个人。一大群人的共同记忆,大家都错了?这是侮辱大众的智商。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斯。通常这种情况,第一反应是准确的,反复比较反而容易让自己困惑。
人教社的一大群,从语文到数学,都是坏人。
【 在 garfieldk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真是当代版的指鹿为马啊
: 发自「今日水木 on KYOCERA TORQUE G04」
--
FROM 101.71.39.*
221楼
|
a710
|
2022-10-29 12:40:18
|
展开
这种截图配文字没有意义。图片就应该包括完整的信息,比如完整的页面,书的版本信息等。不是靠后加的手写。
【 在 DraculaW 的大作中提到: 】
:
:
https://share.api.weibo.cn/share/344251326
,4829344842909577.html?weibo_id=4829344842909577
--
FROM 101.71.39.*
223楼
|
a710
|
2022-10-29 12:43:15
|
展开
服啥呀服,有心的家长在家里教孩子的跟学校教的也不会完全一样。谁都不傻。
【 在 lgyyuuk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的教材肯定是“斯人”与“是人”混用的,人教社后面发现了这个问题(2006年以后)统一了教材,但是因为前面毒教材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教育部人教社的公信力,这次打死也不能承认自己错了,这属于政治正确,然后某个缺德的文科生就用“曼德拉效应”来侮辱几亿中国人的记忆力和智商。反正你们又不能把他怎么样,他们知道你们不信,只要能让你们服就行。
--
FROM 101.71.39.*
224楼
|
a710
|
2022-10-29 12:49:34
|
展开
这个才是关键。各种图片误用误导,从学术界都扩散到生活领域里面来了。。。。。。
【 在 eskimo1024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没有一镜到底的视频?
: 封面,印刷信息,到课文
: 单张图片说服力不足
: ...................
--
FROM 101.71.39.*
227楼
|
a710
|
2022-10-29 13:03:29
|
展开
差不多,稍晚一点。
【 在 renachen 的大作中提到: 】
: 80年代中期,湖北,忘了是什么教材,非常确定,是“斯人”,还请当年的语文老师来确认了
--
FROM 101.71.39.*
229楼
|
a710
|
2022-10-29 13:07:18
|
展开
你这语文水平就别出来了,还好意思说别人学渣?
除了范仲淹这句,“斯”有“这”的意思是非常普遍的。
随便举两个,不用在网上搜。逝者如斯夫,这是毛的词里面学的,但是原话是孔子的。又为斯民哭健儿,鲁迅的。为楚有才,于斯为盛,这个就两湖地区自夸用的。
够吗?学霸?
【 在 kharkov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人”“是日”,用“是”作指示代词,在文言文里非常常见
: 是“斯”则少见得多
: 说“斯人”的都是一些学渣
: 根本不符合文言文的习惯
:另有一篇课文,“微斯人,吾谁与归”
:学渣们把两处记混淆了
--
FROM 101.71.39.*
231楼
|
a710
|
2022-10-29 13:25:02
|
展开
你再找几个“是人”的出处看?哪里还有?既然都能用,就不存在什么更符合文言文习惯的问题。连平仄都扯上了,这又不是韵文。
不是对古文有专门研究的话,别在那里想当然。
【 在 kharkov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否认,“斯”有“这”的意思呀
: 但是,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语境下, 用“是”显然比“斯”更符合文言文习惯
: , 在平仄押韵上也更顺口。
: ...................
--
FROM 101.71.39.*
1/1
|
转到
选择讨论区
首页
|
分区
|
热推
BYR-Team
©
2010.
KBS Dev-Team
©
2011
登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