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觉得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的是
哈哈,我不爱学习,也不打算让孩子热爱学习
还是把这个事儿当工作一样,建立能产出更高绩效的认知、方法
我喜欢学的东西,也不怎么介意是碎片化学的,不懂的随时搜索,而且大部分能记住,后面看多了就能自己联系起来了 —— 没有任何绩效压力,哈哈哈
【 在 returnboat 的大作中提到: 】
:
: 是啊。比如说现在的我,再去参加考试,肯定要特别注意研究考纲、考点、命题逻辑、真题和题目深度解析的,可是我自己上学那会儿,别说自己不懂,老师都没讲过这些,学习的时候,就少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再比如,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肯定要优先掌握内在的规律、逻辑和方法,但是,学生往往不明白这些,甚至于部分老师也不懂。
: 现在我们这一批家长成长起来之后,其实就可以把这些经验更早的给孩子们。B站现在有的老师讲高中学科,讲得是真的比我们当年的老师好太多了,孩子们学得也很清楚,这就是“刷题”之外的东西。既然有了这些,我们给孩子们的支持自然就更大了。
--
FROM 114.253.33.*
所以有钱人家也是有不做事儿只享受的,哈哈哈
【 在 almondwu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啊,就是富二代没有生存压力又精神空虚,就各种找乐子,找着找着就嗝儿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4.253.33.*
不用这么费劲吧,只要生几个娃,就能保得自己衣食无忧了
【 在 almondw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是靠婚姻改变命运的姑娘们就不一样了,虽然改善了生存条件,也满足了买买买的精神需求,但是竞争压力一直存在啊,要殚精竭虑保持可持续性发展,这个人生目标也相当不容易呢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4.253.33.*
练成肌肉记忆,做题更对、更快,才有时间、精力来思考
比如,我现在思考就不是因为自己做的更对、更快,而是看到一些事儿懒的动手,牺牲了一部分绩效,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 在 returnboat 的大作中提到: 】
:
: 其实也是很好的方法,我的学习方式不太一样,但也管用。
: 不过作为家长,让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有效率一点,这个方向不会错的。如果能举一反三,干嘛就非得做很多题呢。
--
FROM 114.253.33.*
一样要抚养娃,支付一定的生活保障。把这个钱放进去理财啥的,就可以衣食无忧了
【 在 almondwu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也分人吧,梁洛施还算好命
: 立个婚前财产协议啥的可能性更大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4.253.33.*
每门课讲的那些,都有典型的题型,还是能构成肌肉记忆的。之后才有精力思考、总结,而且效果更好。
【 在 returnboat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的学习经历倒是一直在提醒我,一定要在更底层的基础上做题,不过一大原因是,我反应比较慢,如果缺乏透彻理解,我就没有那种反应能力。
--
FROM 114.253.33.*
根据前面那个反思
我理解的思考、总结是:
- 这个知识点到底是什么?在知识体系中有什么用,这个知识点和哪些其他知识点有关系,谁是上游,谁是下游,联系的点是
- 因此,这个知识点有哪些题型,解法思路是是什么
【 在 returnboat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现在考虑的就是融合解题和思考在一起,暂时在做的是一个8步骤解题,感觉效果还不错,尤其是面对大型题目。
--
FROM 114.253.33.*
就是分析工作的建模
中学理科一般用不到,到了理综或者是社科、综合型题目比较需要 —— 但是对初中以下的学生有点难,知识储备不够
大学,那些能有相对科目、知识本身有更宏观视角的理科,才开始需要
【 在 returnboat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还可以考虑知识点之间形成的框架,作为一种特定的解析模式,比如说地理学科中地理环境的分析框架,历史学科中历史史实和材料的解析框架。
--
FROM 114.253.33.*
1)系统性思维还没有建立起来,不太习惯思考距离问题本身太远的东西
2)分析模型掌握还不熟练
地理、历史、常识、文化是比较合适开展这类思考训练的科目
【 在 returnboat 的大作中提到: 】
:
: 初中生已经可以用了,我们曾经做过小范围的观察和实验。但是,的确部分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还是欠缺一些,高中生用得就比较顺畅。
--
FROM 114.253.33.*
摊手
我自己数学、物理不行,爱莫能助。一部分是思考模式,一部分是不明白,当初就是为了考试刷题
【 在 returnboat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说的对。这方面,社会科学科目可以做起来,自然科学类,大概是寻求核心规律的多向多样应用,在二级结论和推论上多下功夫,特别注意的就是逻辑的应用。
--
FROM 114.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