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电子游戏无异于精神鸦片
对的,所以我这段话括号里加上了一些女孩相关的。
其实女孩喜欢那些跟游戏一样杀时间甚至更甚,只不过更隐蔽,所以女孩家长在女孩低龄时通常普信,但是进入初高中后,女孩的成绩降幅比男孩大,好多都是因为心不在焉效率不行了。。。
【 在 jackalove 的大作中提到: 】
: 毒品需要再再加个限定词,男孩,男孩没有不喜欢的
: 女孩社会性很强 压力 情绪可以找人倾诉,沉迷比较少
:
--
FROM 111.199.1.*
主要是网小么?电子书上还有啥导致容易沉迷的?
【 在 rateltalk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电子书
--
FROM 111.199.1.*
这个家长很有心,她孩子学习不会差
【 在 jackalov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个认真的家长了,总结的很对。
: 我微博上见到个家长 注重女孩提升自我意识和学习方法的,好像效果很好。榜样
:
: ...................
--
FROM 111.199.1.*
那你得再定义下什么是不耽误正事,这个每个人理解差别也很大
比如说孩子班上好几个能考上top的,因为这个只考上了211,你觉得叫不叫耽误正事?我觉得还好吧。
另外,对你这个怕黑然后孩子也怕黑的事情,我倒觉得更不常见啊,需要重视,因为绝大多数孩子初中肯定喜欢一个人关门关灯睡觉了,即便那些沉迷于游戏需要心理治疗的孩子。
【 在 SHUOT 的大作中提到: 】
: 适度玩就是不耽误正事
: 该完成的事情会完成
: 遇到挫折不顺有的可以自己越过
: ...................
--
FROM 111.199.1.*
道理我觉得孩子都明白,但言行一致是千古难题,做到不容易
不接触我的意思是不诉不应原则,就是家长在孩子没有意识需要手机,主动提出要手机时,先不要主动给孩子配置智能手机。不要用电子产品做为对孩子的奖励或跟学习成绩等等挂钩。总之就是从硬件到软件,尽量给孩子在使用这些电子设备上设置一些障碍,延缓这个进程
【 在 si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从小学就打游戏
: 初高中经常背着家长打
: 不接触是不可能的,你要想不接触游戏,那也就别接触同学
: ...................
--
FROM 111.199.1.*
同学都在玩,自家孩子不玩会被嘲讽笑话,也不得不从众这样一个过程,实际很无奈的,有点儿被绑架的感觉
【 在 new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呀,老师和学生影响也很大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 ...................
--
FROM 111.199.1.*
为什么觉得小实验比游戏还烦人呢?这个至少动手了孩子一直在活动啊
如果一直不限制,那肯定也会停下来,身体会受不了吧渴了饿了困了,孩子这方面的耐受力比大人差远了
那你家长当时对你很严厉啊,但是你还是偷着玩游戏了并没有不玩,但这个阶段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还没那么大胆子吧?可能初中才敢
【 在 gui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孩子还小 所以只是说说我的观察 具体我也没有形成明确的观点
: 娃快上小学了 目前发现的瘾大的活动是动画片和一些小试验 会反复地看或者做(比游戏上瘾还烦人)
: 我说成瘾是,如果不限制时间,别的活动到一定时间了他自己会停止,但这俩他能玩个没完。但是如果一直都不限制是不是其实自己也会停止呢?这个确实没试过
: ...................
--
FROM 111.199.1.*
其实这是我首帖里提到的另一个关键点
大人可以拿一件事当奖励的,不意味着孩子同理也可以。因为孩子的自制力责任感等等相关配套的还都没培养出来,或者说还没到能培养的年龄。或者说孩子时候培养出的责任感只能适配他那个年龄的事情,就好比说社会不适合教育未成年人去救人,只能教他们如何求救。。。
【 在 SHUOT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人上班,还拿度假当奖励呢
: 度起假来一个个都不想上班
: 去之前就开始看攻略想着哪好玩什么好吃了
: ...................
--
FROM 111.199.1.*
做实验您要尽可能支持孩子哈,正是在大人看来一遍遍无益的重复,其实对孩子来说每次都不同的。我家孩子小时候玩儿一个简单的磁铁,能一直玩儿大半天,您要给他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他对这个上瘾很大概率就对游戏没那么上瘾了。
【 在 gui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得对 确实不是完全玩 但是偷着玩频率比较低 大概就寒暑假玩几次
: 但是没玩爽就是最bug的 上大学我全找补回来了
: 我的主要观点就是不能太严格 还是要引导为主 反正总要玩的话 不如家长带着还可控点
: ...................
--
FROM 111.199.1.*
小时候奖励他玩一两个小时的游戏,渐渐地就有可能变成游戏和比如学习成绩等指标挂钩,短期内很有效,但长期这就很可能变成为了游戏而学习,没有游戏注入就会丧失学习动力,孩子同学中有几个家长就是从小这种模式,高中进行不下去了失控。
【 在 SHUOT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要看你奖励的目标是什么了
: 是满足被奖励人的愿望,还是只是为了所谓的“激励奖励人更好的干下去”
: 发奖状什么的大概都是以后者为主要目标吧
: ...................
--
FROM 111.199.1.*